第12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11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里来了振兴服务队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董玉龙

“这不起眼的桑树叶眼看就要‘火’起来了。”这两天,看到会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国超带着一群人张罗着要把前屯村的一处闲置小院打造成桑茶体验馆,山东德州夏津县前屯村党支部书记褚运林心里甭提有多敞亮:“据说用桑树叶加工的桑叶茶,有减肥、降血糖的作用,但俺们庄户人一缺资金,二来外面的资源也对接不上。多亏了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给俺们牵线搭桥,准备把俺这个村建设成古桑文化村落,还要打造一个A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这样一来,这一树的桑叶不就成了一树的‘金枝玉叶’了吗?”

在夏津县境内的黄河故道,有一片我国规模最大的古桑树群,周边村民有多年桑树种植历史。但桑叶茶、桑葚干这些地方特产一直不温不火,并没有发展成为特色产业。2018年9月,山东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进驻夏津县前屯村,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据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潘红春介绍,为深入挖掘桑文化的底蕴,他们规划在当地建设一处桑文化馆,同时还计划复建在历史上以举办义学而闻名的杏坞书院,让游客来了以后可以看到当地古桑文化的精神内涵。

于是,一对破门板被改造成了古朴的茶台;废弃多年的石磨盘砌在墙上,留住了岁月的痕迹……

乡村振兴服务队队长、山东省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刘启超告诉记者,围绕古桑文化,乡村振兴服务队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持村庄古朴原貌,因地制宜建设黄河故道古桑文化村落,发展特色经济和乡村旅游。这两年,他们立足对古桑树群的保护,把6个村庄打造成了乡村旅游特色村,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前屯村73岁的村民杨廷月也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火”了起来。杨廷月年轻时当过泥瓦匠,在服务队开展古桑文化村建设中,他积极参与,虚心向专业队伍的设计师、工程师学习。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杨廷月对艺术建筑有了更多感觉,不仅能够施工,还能够设计,很快就在当地出了名。目前,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杨廷月的艺术建筑技术有了用武之地,许多乡村和生态园区项目来请他做指导,去年,他被河北栾城的慧灯庄园请去参与建设;今年,德州德百集团建设的西闫庙生态园又请他参与设计建设。杨廷月还在本村带出了十几名徒弟。目前,乡村振兴服务队正谋划以杨廷月为骨干,成立一个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队,打造前屯村第一支走南闯北的艺术建筑队伍,带动前屯村走上富裕之路。

村居村貌改变了,可光有“面子”还不行。服务队经过调研,决定利用村里的闲置院落搞“庭院经济”,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增收。经过多方协调,服务队争取到100多万元扶持资金,帮助前屯村建设了10个特色经营示范庭院。后续还将与优质企业和省农科院等机构合作,带领其他农户发展桑黄培育、桑皮纸制作等特色经营庭院。

为了让村民快速致富,乡村振兴服务队汇聚多方资源,在5个帮扶村打造形成了刘堤村绿巨人现代设施蔬菜产业园、李刘庄村樱桃现代农业示范园等特色产业经济示范带,尤其是创新引进了立体种养模式,在树下栽种食用菌,土里养殖蚯蚓,同时开发林下旅游项目,有效推动了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进驻夏津近两年,我们按照一村一个产业项目的原则,使集体有收入,村民有收入。服务队帮扶的夏津生态旅游区被评为‘山东乡村振兴示范乡’,所有帮扶村均被评为‘山东省美丽乡村示范点’。其中,刘堤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刘启超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