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油马路宽阔平坦,山坪塘星罗棋布,成片的柑橘园里挂满了果实,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与水光山色交相辉映……金秋时节,走进重庆忠县拔山镇杨柳村,仿佛置身于生态画卷之中,令人心旷神怡。
曾经“脏乱差”,而今美如画。近年来,杨柳村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重庆市美丽乡村”“重庆十大最美特色乡村”等称号。这个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山区小村庄,缘何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经济日报记者近日来到杨柳村一探究竟。
杨柳村全村1151户3888人。“过去,村里环境差,垃圾乱扔、杂物乱堆,晴天出门一身土,雨天出门两脚泥,晚上出去一抹黑。如今,路修好了,路灯亮了,原本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上也种满了柑橘树,里里外外都变美了。”72岁的杨柳村4社村民刘光林没想到,自己生活了一辈子的小村庄能变成这般模样。
乡村要美,首先是人居环境要美。“一个垃圾遍地、水脏气臭的乡村,再富裕也称不上美好。”拔山镇党委书记陈家文说,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当地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重要任务,除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还积极引导农村群众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绿起来、美起来。
记者采访了解到,为改善人居环境,杨柳村近年来持续开展“村庄清洁日”行动,把每月20日定为“村庄清洁日”,党员带头,组织人大代表、群众志愿者开展村庄清洁大扫除。同时,通过召开“院坝会”形式,收集村民意见,建立问题台账,引导群众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建立起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长效机制,实现了村庄由“乱”到“美”的改变。
杨柳村党支部书记刘一武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村里统一农居户型标准,对200户民居进行了改造提升,全村水泥硬化道路19公里,硬化人行便道30公里,村庄道路和入户道路全部建成水泥路。同时,杨柳村全村绿化种植花草2.5公里,种植绿化树1200株,建造花池25个,新建污水处理设施9个,设置垃圾收运点15个。
在杨柳村,变美的不只是环境,还有人的心灵。“杨柳村将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村民的精神和素养充满正能量。”刘一武说,近年来,全村持续开展文明户、书香户等“五户”评选活动,2019年度民主评选出了文明户25户、卫生户30户、书香户28户、园林户13户、和睦户19户,村民们的精神面貌和致富积极性显著提升。
补齐人居环境的短板之后,乡村产业发展如何破题?“杨柳村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我们坚持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培育发展符合本地特色的产业。”陈家文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杨柳村立足自身山地资源优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生态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
柑橘是杨柳村的特色主导产业。从山顶观景平台放眼望去,连片的柑橘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正在橘园里忙碌的杨柳村9社村民李璋告诉记者,2014年,自己将家里的5.5亩地流转给了忠县金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柑橘。“土地流转的租金,加上果园的务工收入,一年能有3万多元,日子越过越好了!”
柑橘产业带动了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在杨柳村的橘海中穿行你会发现,中韩文艺创作基地、钓鱼场、星级农家乐、水上游乐场、凤凰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少穆陵园散布其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
杨柳村的大变样,吸引了不少外出劳动力回到家门口创业就业,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39岁的村民伯建红在外打工多年,回到村子里开了一家名为“新塘湾”的农家乐。“这两年,环境改善了,产业发展前景看好,许多游客来村里休闲旅游,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伯建红说。
环境之美、乡风之美、产业之美,在杨柳村串连出一幅大美图景,托起了村民们的小康之梦。“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9万元,今年将会更高。”杨柳村村委会主任李健信心满满地说,随着杨柳村人居环境的优化和产业规模的扩大,乡亲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