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创新创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遇“心病” 赛会来搭桥
本报记者 孙潜彤 通讯员 姚 阔

有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却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辽宁老工业基地的“痛点”与“心病”。怎样弥补这个“短板”,加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梗阻”?辽宁省、市、区三方合力推进东北科技大市场建设,加快完善技术转移体系,并以创新创业大赛为媒介给“心病”做一场“搭桥手术”。

近日开幕的中国沈阳海智创新创业大赛已举办6届了,最近两年参赛企业数量年均增长超过50%。企业热情为何如此高涨?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吴智丰这样形容,“这是好项目找好婆家的见面会”。据悉,该赛事集聚了30多家国内知名风投助力资金保障,吸引了辽沈地区2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投身创新创业实践,融合了海外项目对接会、海外高层次人才讲堂等多种活动形式,累计征集海内外科技项目1000余项。赛会上30家科技企业与产业园区签订落户协议,20余项科技项目落地,投资10余个项目,投资额近亿元,项目估值超20亿元。

“好项目得常出来‘遛遛’、赛赛,我们将针对不同企业状况、不同技术需求,运用科学有效方式对技术转移实施精准识别、精准转化、精准跟踪和精准管理,让创业者根据个性化需求放心大胆去做。”大赛协办单位沈阳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杜一表示,但不是所有的项目都会顺利转化,比赛的一大功能是“筛选”。

本届赛会有270个参赛项目,风电叶片运维、仿生复合义齿材料等15个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吸引了投资方注意。现场就促成了2位院士、1位长江学者、4所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进入产业化流程。

比项目更重要的是发掘人才。通过打造“大赛招引+平台培育+创新协同+产业加速”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大赛积极探索“以赛引才”的沈阳模式,吸引一批海内外“强链补链”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来辽宁创业。“每个创新创业人才都会得到一份大礼包。沈阳高新区对纳入大赛项目库、符合投资条件的项目,初期将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的种子资金或100万元至500万元的天使投资支持。”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书炜表示,通过财政资金引导,沈阳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企业全生命周期基金支持体系,设立了2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和1亿元风险资金池,可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

据悉,在第一届、第二届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上博智像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经过培育已成为优秀企业。目前,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836家,提前完成省高新技术企业3年倍增计划任务,年均增速达49%,一大批“隐形冠军”企业正在加速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