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会对孩子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市场上的童书种类繁多,家长要为儿童把好读书关,整个社会也有责任为儿童营造一个美好的阅读世界。
在日前举办的2020中国童书博览会上,展销区汇聚了35000余册中文书、5000余册原版书,包括儿童文学、少儿科普、漫画等百种图书类型,给孩子们奉上了一场童书盛宴。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曾说,天下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书,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书。童年时代是人生的起点,在这个阶段,每个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都如同一张白纸,读书可以为这张白纸涂上色彩,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今,童书市场不断壮大,种类繁多,我们该怎样为孩子选择适合的童书呢?
笔者认为,适合孩子的童书应当循循善诱,分级引导,通过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促进心智发展,丰富精神世界。
儿童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人格建设,而文学修养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通过童书,我们要培养孩子有自己的主张,塑造“小我”,然后树立起“大我”。因此,给孩子选择童书,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不同兴趣与需要来选择。
同时,适合孩子的童书应具有社会道义、审美价值、悲悯情怀,坚持用诗意的语言,抒写道义、审美与悲悯,引领孩子们历练成长。曹文轩在《草房子》《青铜葵花》等书中塑造了主人公顽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让作品不仅有“血肉”,而且有“骨头”。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写苦难没让一个孩子悲观失望、心灰意冷,他们只会在感动中变得昂扬”。
此外,“无用”的书值得让孩子读一读。广泛阅读对塑造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而只有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才有可能变得更加强大。童年时代,除了古诗、益智等有用之书,还应该多读一些“无用”之书。这些书短期内可能对孩子的学习没有帮助,但是从长期来看,能让孩子感知、体味、享受生命中那些缤纷有趣的色彩,让他们拥有一颗丰富的心灵,以后的人生旅途也将更加稳健。
目前,市场上的童书质量良莠不齐,很多儿童读物存在严重的“成人化”问题,许多作品都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而不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往往会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
一些儿童文艺创作者只是将文艺创作当成赚钱工具,抱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什么赚钱就写什么。一些出版商则不注重在原创内容上精耕细作,甚至某部新动画作品刚播出,就有出版社用几天时间策划出一套绘本,粗制滥造之下,速成童书强行植入不适宜原角色的语言、情节等,这些问题看似只是市场乱象,但影响的却是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儿童代表着一个国家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家长要为儿童把好读书关,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他们营造一个美好的阅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