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读者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读者聚焦——
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叫好
为方便农村的企业、群众就近办事,山东青岛市即墨区蓝村街道启用镇街级“政务自助E站”(8月16日摄)。站内设有政务服务、银行智慧服务柜台等自助设备,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梁孝鹏摄(新华社发)
10月9日,江西省宜春市公安局袁州公安分局化成派出所民警正在为居民办理户口跨省迁移事项。
胡 霞摄(中经视觉)

编者按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的指导意见》,提出140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清单。2020年底前,实现市场主体登记注册、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职业资格证书核验、学历公证、机动车驾驶证公证等第一批58项事项“跨省通办”;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社会保障卡申领、户口迁移等74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下一步将加快实现新生儿入户、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记录查询等8项事项“跨省通办”。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无疑是一件方便百姓办事的民心举措。各地该如何确保相关政策落实到位,一些读者来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跨省通办”解民忧

叶金福

近年来,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各地政务部门纷纷推行“最多跑一次”,甚至是“零跑腿”等服务。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地区采取“网上办”,有的地区采取“码上办”,还有的地区采取“一网通办”。这些政务服务新模式让群众节省了时间、精力,提高了办事效率,因而受到了群众好评。

不过,在一些地方,无论是“网上办”,还是“码上办”,或是“一网通办”,不少业务还仅局限于省内业务办理,对于跨省业务办理还是得“路上跑”,需要办事群众赶往异地现场办理。这对于省外群众来说,显然是一种“肠梗阻”。此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提出今年年底前实现58项事项“跨省通办”,2021年底前实现74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无疑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有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省外群众就不再需要为了办理某项业务而疲于奔波,耽误时间和精力,可以像省内群众一样享受优质服务,实现“网上办”“码上办”和“一网通办”,值得点赞,更值得推广。

期待这140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事项能够尽快落地实施,也期待今后有更多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既方便群众办事,又提高行政效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开化县教师进修学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卞广春

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首先应统一思想认识。各级政府部门只有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全身心投入“跨省通办”具体工作中去,才能按下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快进键,打好“跨省通办”漂亮仗。

“跨省通办”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体现,能够减轻群众办事负担。如今,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频繁流动,尽管发达的交通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我国幅员辽阔,群众办事难免舟车劳顿。“跨省通办”通过扩大线上办事范围,优化线上处理技术,改进群众上门办事方式等,让身在外地的群众在异乡也能完成相关事务办理。

“跨省通办”让政务服务围着办事群众转,体现了良好的政务服务形象,更是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具体体现。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就是要躬身倾听群众的声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并不断转变和改进政务服务方式。做到这一点,办事群众自然会由衷点赞。

140项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有总体要求,有保障措施,有时间安排,有牵头单位,缓不得、推不得、差不得。有些“跨省通办”事项此前在个别地方已经试点,要及时推广复制相关经验;有些“跨省通办”事项可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尤其是涉及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这就需要强化领导,齐心协力,抓急抓实,按部就班,责任到位,配齐高素质窗口服务人员。只要切实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稳扎稳打、有序推进,着力克服困难、勇挑重担,“跨省通办”工作就一定能顺利推进。

(作者地址: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浦江东路)

切实加强区域合作

朱 波

无论是政务服务“省内通办”,还是“跨省通办”,都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工程,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智慧型政府的必要之举。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政务服务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满足互联网时代群众的办事需求。

将“跨省通办”这样的民生工程做细做实做好,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通力协作。国务院办公厅此次印发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提升数据共享支撑能力,统一业务规则和标准,加强政务服务机构“跨省通办”能力建设。落实这些要求,需要各级政府强化责任担当,主动做到“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地办”。

为确保“异地通办、跨省联办”运行顺畅,各地还需切实加强区域合作,有效解决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要打破地区壁垒、部门壁垒、利益壁垒、信息壁垒,彻底摒弃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让“不见面”的协作推动“不见面”的服务,助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共赢的营商环境。如果有的地方或部门抱着固有的利益和资源不放,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省通办”。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不仅能够切实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异地办事需求,也为群众异地办理就业、求学、就医等事项打开了方便快捷之门。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可按照“先易后难、高频优先、兼顾实际”的原则,及时开设政务服务通办专窗,优化线上办理方式,采取分批推进“跨省通办”政务服务事项的方式,实现政务服务通办事项清单动态调整,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做到统一办事流程、统一办理要件、统一材料清单,使“跨省通办”既便捷又高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政府督查室)

重视个人信息保护

许 兵

140项全国高频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无疑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自我放权,自我改革,让数据不再成“孤岛”。

加快服务平台建设。让“跨省通办”成为现实,需要让数据动起来。各地政府部门要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开放性、差异化、特色鲜明的行业融合大数据平台,在政策制定、贷款、税收上给予数据平台企业支持。

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对涉及“跨省通办”的项目科学研判,制定“负面清单”,逐项解决数据运行、事项办理过程中的堵点;要深化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进一步降低群众办事成本;要对部门和地方数据权限作出规范,防止借安全、隐私、商业秘密等制造新的“数据孤岛”;要开展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使其适应新的办事流程和办事规范,对“跨省通办”中的“懒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现象及时制止和追责。

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对于不少人担心个人隐私被泄露、盗用,以及被大数据算法记录等问题,有关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因数据泄露导致群众损失等赔偿、追责制度和相应办法,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大数据平台、企业等应强化个人信息保护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范黑客侵入等造成数据外泄,给群众造成经济、声誉等方面的损失。对因平台原因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应予以追责,并赔偿相关损失。

(作者地址:四川省马边县民建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