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正式公布并生效实施。条例规定,任何人有权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隐患,紧急情况可越级报告,对非恶意的不实报告不予追究责任。在公共卫生体制破与立备受瞩目的当下,这一应急条例虽然只是地方性法规,但一再提速、急用先立的“节奏”,反映的是我国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筑牢公共卫生“防护墙”等不起慢不得的共识,体现的是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探索与行动。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是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历经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战考验,再次证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深刻见证了硬科技的支撑力、你我他的凝聚力。依靠硬科技的支撑力,我们不到一周时间确定新冠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分离得到病毒毒株,及时推出多种检测试剂产品,迅速筛选一批有效药物和治疗方案,数个候选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领先阶段;依靠你我他的凝聚力,最优秀的人员、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千里驰援,各行各业扛起责任,千千万万志愿者和普通人默默奉献,构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每一次灾难过后,我们就应该变得更加聪明。抗击疫情的大战大考,检验了长处与优势,暴露了短板与不足,也映照出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与紧迫。将这种重要与紧迫落脚为实打实的举措,让我们的公共卫生安全防护水平更进一步,同样需要依靠硬科技的支撑力、依靠你我他的凝聚力。
人类与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技。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强化科技支撑。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与能力建设;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捉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从体制机制上增强科技创新和应急应变能力,加快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每一项任务,都讲求实干为先、落地为要。
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织“网”筑“墙”,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每个人都要发挥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作用。从出门佩戴口罩到进门洗手通风,从看病网上预约到垃圾分类投放,从保持社交距离到推广分餐公筷……这些看似生活方面的小事与习惯,实则关系卫生健康,体现社会文明程度,需要小众变大众,成为全民的健康实践。每个人也都要高度警惕和防范自己所负责领域内的重大风险,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做细压实公共卫生防护之网。事实上,《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生效实施,瞄准的正是充分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激发你我他的凝聚力,为提前发现风险隐患创造条件。
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重要且紧迫,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长期积累,久久为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用好硬科技的支撑力、你我他的凝聚力,是值得持续推动落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