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新发展格局激发新优势
——专家热议构建新发展格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欧阳优

近期,新发展格局引发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不容忽视的是,关于新发展格局的解读,眼下仍有不少误读和误解。比如,有人将新发展格局泛化,什么都往里面装;有人狭隘地理解新发展格局,甚至认为每个省市都要单独搞“双循环”;还有人则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短、中、长期着力点比较混淆。针对这些误解和误读,10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在京举办“建设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讨会”,来自国家高端智库、相关部委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为更好地阐释、把握、落实好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决策积极建言献策。

看发展之变:

立足“两个大局”理解“双循环”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于今天的中国经济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这既是因应危机导向、应对国内外严峻复杂形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应急之举,也是立足发展实践、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韧性的关键之策,更是着眼实现现代化目标、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重塑新竞争优势的长期战略。

刘伟认为,理解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握几个重点:第一,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第二,实质在于推动国民经济均衡发展,其中既包括总量均衡,也包括结构均衡;第三,战略基点在于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第四,战略方向在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供给侧入手、以供给侧为主线;第五,战略支撑在于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高水平开放;第六,战略突破在于形成区域性的发展极和增长点,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第七,战略目标在于全面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发展格局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二者是有机统一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认识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抓住“循环”这个关键。“新发展格局以‘经济循环’为描述维度、根本视角和关键词,这决定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更具有协同性和动态性的思维,不仅仅是着眼供给或需求单方面的政策,也不单单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某单环节的战略或政策,而是围绕经济循环的系统动态的政策组合”。其次,要抓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个重点。“这意味着,顺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我们必须以我为主育新机、开新局,要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从而主动加速国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与会专家学者还表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新发展格局不是有内无外,也不是有外无内;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等于只要国内大循环,绝不是关起门来搞封闭运行,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两者包含着相互渗透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包含着深度耦合的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各有侧重、缺一不可。

观当下之基:

发挥独特优势 破解短板痛点

打造新发展格局,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意味着要顺应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阶段和格局变化进行转变。我们是否会有很大的压力?基础和底气又在哪里?对此,与会专家表示,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具备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但同时在国民经济循环中仍存在很多短板和堵点痛点。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张辉表示,我国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都具有很多独特优势。从生产来看,制造大国地位稳固,已打造出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分配来看,收入相对差距缓慢缩减,人均国民总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总体上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从流通体系来看,要素市场协同发力,有助于流通的各类电商平台和数字服务业得到长足发展,有力连接着生产和消费两端。从消费来看,我国坐拥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消费品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二,国内巨大的内需市场已经越来越成为我国需求的主要来源。

有了优势是前提,但不容忽视的是短板,要善用改革方法打通国民经济循环的痛点和堵点。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列举了几方面的例子。比如,“双循环”的第一动力是创新,但目前我国在核心基础技术方面的研发投入还不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于发达国家,这些都使得我们国内循环当中创新的效益、动力无法体现出来。再如,经济循环的主体是企业,但眼下企业发展还面临不少难题,如果能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切实降低企业税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把中央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到位,国民经济循环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有了。

抓关键之策:

凝神聚力做好自己的事

打造新发展格局,无疑要更强调“练好内功”,向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要动力,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以新发展格局激发新优势。

黄群慧从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角度提出了建议。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高质量实体经济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和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在新型城镇化中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塑造新型消费体系;等等。

新发展格局指向更高的发展质量,也指向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林桂军立足新型开放大国发展战略,提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一是要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体对我国贸易的依存度,加大关键产品的进口;二是可考虑降低消费品和一些有规模生产特征产品的关税,提升产品生产效率。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则从“六稳”“六保”的现实需要提出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着力点:一是保持宏观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不要过早撤销对经济复苏的支持,避免混淆经济反弹和经济复苏。二是保持稳外贸政策的支持力度,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三是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