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河北石家庄市元泰嘉园社区的吴建辉开玩笑地告诉记者,自己曾经是个“团结户”。
何为“团结户”?“以前的旧小区里,几户人家合用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屋里是电灯泡、卫生间是老式蹲便,不团结不行啊!”64岁的吴建辉是社区里的老住户,从小就生活在这里的他,亲眼见证了小区发生的巨大变化。
元泰嘉园社区位于石家庄市体育大街与和平路交口,曾是石家庄市热电厂、化肥厂宿舍。随着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这里摇身一变,成为占地2.85公顷、由5栋高层回迁住宅楼和地下车库组成的优质社区。
2019年7月,元泰嘉园安置住房交付使用,吴建辉和妻子住进了100多平方米的三室户型:“新房子宽敞、明亮,是我们老两口的幸福楼。”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石家庄棚户区居民住进了“幸福楼”。石家庄市住建局局长赵建林说,2016年至今年9月,石家庄共实施棚户区改造171个项目,开工棚改安置住房9.96万套。特别是2019年,共开工棚改安置住房16087套,基本建成14184套,任务量、完成量和年终考核均位居河北省首位。
记者了解到,石家庄市棚户区原房屋建筑密度较大,受国家《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限制,大部分棚改项目本身无法达到收支平衡,有的甚至无法满足回迁需要,这项工作推动困难。
为解决该问题,石家庄市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我们将原有项目地块自求平衡的单一模式拓展为项目自平衡和区域平衡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匹配土地达到区域棚改项目征收成本的整体收支平衡。”石家庄市住建局房屋征收管理处处长李树勇说,另一方面,市里对棚户区改造土地收益分享模式按照“最大让利于区”的原则进行调整,有效弥补了棚改项目的亏损。
赵建林说:“进一步实施好棚户区改造工程,促进城市更新,解决群众住房困难,不断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和幸福感,将是我们的一项长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