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圳福田区推街道大部制3.0版
本报记者 杨阳腾 通讯员 邹 慧

今年以来,深圳福田区深化多领域协同治理,提升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将区域全要素转化为全域综合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街道离基层最近,是基层治理的核心。”深圳市福田区委书记郑红波表示,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是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举措。福田区街道体制改革以放权赋能为重点,健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机制,优化机构设置,增强街道力量,激发基层活力。

今年以来,福田区在2016年“智慧332”街道大部制改革、2018年“党建+”街道大部制2.0改革的基础上,深入推进街道大部制3.0改革,进一步深化多领域协同治理,提升基层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将区域全要素转化为全域综合治理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探索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服务更加精准高效

近年来,福田区在街道体制改革方面一直走在深圳各区前列。此次改革更是紧扣新时代新任务,从区街战略定位出发,形成自己的亮点特色,着力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区、基层治理先行示范区。

为推动先行示范区各项任务落细落实,福田区创造性地在街道“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中增加先行示范的履职水准和业绩要求,压实街道责任。

对标民生幸福标杆战略定位,福田区在街道职责中明确助力实现老有颐养、弱有众扶,协助建设普惠型、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民生幸福的标杆城区;对标可持续发展先锋战略定位,明确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引导辖区居民绿色生活方式,打造辖区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

福田区进一步优化街道社区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委核心引领作用,强化社区居委会自治作用,建设党群共建共治共享平台;优化政务服务窗口运行模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进网上服务站点全覆盖。实现政务服务从脚板办理到指尖办理的革新,促进民生服务更加精准高效,推进基层治理集约化、扁平化、精细化,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合理有序放权赋能

“谁靠得越近、谁处置越有效,事权下放坚持实际需要、能放则放”,是福田区本轮街道大部制3.0改革的核心理念。福田区在充分调研、深入分析和考虑街道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新增街道城市建设、企业服务等职能,并集中将区级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公共服务等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充分下放街道。

同时,福田区厘清街道与市级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区职能部门以及居委会、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之间的职责边界,制定街道权责清单,做到“清单之外无事项”。完善交办街道事项准入机制,交办事项须明确责任边界、完成时限、保障措施。

本轮改革中,福田区推行扁平化管理,综合性机构主要负责人原则上由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兼任,缩短决策指挥链条,提高街道工作效率;赋予街道更加灵活的用人自主权,允许街道动态调配各类编制资源和工作力量,科学规划各种进人方式的规模和比例,丰富街道人员构成,提升人员素质,解决基层一线有责无权、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福田区本轮街道大部制3.0改革的一大亮点。福田区各街道通过建立综合治理委员会、公共服务委员会、综合行政执法委员会等工作平台,健全街道党工委统一领导机制。

围绕重点难点,建立呼叫响应机制。针对综合执法、重点工作、应急处置等基层治理重点领域,福田区通过科技支撑线上平台实现即时反馈需求、精准认领服务和供需匹配对接,构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治理工作闭环,使服务更加多元、个性、精准。围绕市民关注的民生事项,提升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制定“市民呼叫、街社响应”事项清单,分类明确街道响应主体,建立电话、APP等呼叫渠道。

加强智能应用,建立共治共享机制。福田区创新民意响应方式手段,建设党群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建立一体化的综合指挥平台和党群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智能应用,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支撑的体系化能力。通过充分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社会组织等作用,丰富居民议事会等形式,福田区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