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态环保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分类还需多“走心”
□ 商 瑞

日前,在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付村,以“实施垃圾分类,共建美丽天津”为主题的垃圾分类社区推广公益行动拉开帷幕。为什么将活动推广首站放在社区?因为生活垃圾与社区密切相关,社区是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最前沿。

近年来,我国垃圾分类稳步推进。但作为首道关口,在社区内垃圾混投现象依然存在,同时,管理者少与垃圾投放点多的矛盾短期内不会改变,如何把社区这道关口把严、把实、把出成效?

垃圾分类要入“心”,不能只是“水过地皮湿”。在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垃圾分类的推广活动首先是向居民进行宣传。活动现场,除了了解垃圾分类类别等相关知识,居民们更关心垃圾分类会给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是否操作方便。面对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社区工作者不厌其烦地予以解答,更需要在社区建设中,从居民生活细节入手,建设好、完善好相关设施,便利居民操作。

意识建立起来、设施完备起来之后,还要引入效率最大化的操作机制。目前,全国各地在推进垃圾分类实践中,想出了不少“妙招”,推出了各种便利化、鼓励性措施,如使用智能化回收设备、推出积分兑换奖品活动等。这些措施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更推进了垃圾分类工作的快速实施和生效。但也应看到,智能设备的应用、各类小活动帮助社区居民养成了垃圾分类好习惯,这只是垃圾分类的前端工作取得了成效,后期还需要更具操作性的垃圾处理机制迅速跟上加以保障。目前,很多地方引入市场化机制处理生活垃圾,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外,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建设的升级,各种高科技、智能化的手段会大量进入新建社区,这也要求社区管理者要对老旧小区给予更多的关注,把老旧小区管理提质放在心上,从细处谋划,一点点地予以改造和完善。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