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十三五”,这5年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塌陷地上织锦绣
本报记者 刘 瑾

从高空俯瞰,山东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犹如一块黛绿色的翡翠镶嵌在大地上。漫步其间,可以看到水色清亮的湿地公园已现雏形,恍若踏进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中。

“这里以前是塌陷地,可不是现在看到的这样。”太平镇村民张增清说,他所在的横河村由于长期煤炭开采造成土地沉降,公园的“前生”是5万多亩千疮百孔的塌陷地。

邹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王永文说,邹城市既因煤而兴、又受煤所困,目前有塌陷土地13万亩,是山东最大的采煤塌陷区。如今,“残屋断壁杂草坑,污水横流路难走”的塌陷区被改造成了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1002.1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达到了428.44公顷。

太平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主任张明青告诉记者,公园从生态保育、生态修复和生态重建3个维度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其中,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主要包括生态系统功能和湿地形态结构两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根据建设规划,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大功能区,全力打造融生态保护、科普教育、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国家湿地公园,树立全国采煤塌陷区新生湿地典范。

良好生态环境自然吸引了不少项目落户。2019年,太平镇引入兖矿集团、浙江清湖集团,让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项目成功落地。该项目负责人费林江说,现在已有27个塌陷坑塘利用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技术,挂养珍珠蚌共计120万只。

“绝不能让采煤塌陷区成为群众的生态灾难,邹城将加快生态修复与环境整治,推进多元化综合治理,积极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力争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济宁市委常委、邹城市委书记张百顺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