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耿丹丹 曾诗阳
上午不到10点,家住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阿克塔什镇安置区的吾热姑丽·尤力瓦斯拉开了店铺大门,店内摆满了刚从县城采购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大概两三天去县城进一次货,月均收入上千元。”吾热姑丽·尤力瓦斯言语间透着喜悦和满足。
近年来,在南疆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引导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就业和自主创业,成为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途径之一。《新疆的劳动就业保障》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新疆年均新增城镇就业47.12万人以上,其中,南疆地区14.8万人,占比31.4%。
吾热姑丽·尤力瓦斯所在的阿克塔什镇距离叶城县城22公里,安置区整体占地约210公顷,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3063户1.4万人。为了让搬迁安置区的村民“稳得住、有就业、可脱贫、逐步能致富”,除了学校、卫生院、村民活动中心等设施,这里还建起了扶贫车间、沿街商铺、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畜牧养殖园区等。同时,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规划拱棚蔬菜种植、进行资金补贴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群众通过就业增收。目前,安置区所有劳动力就业达100%。
在南疆,乡村“卫星工厂”“扶贫车间”产业(工业)园区成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眼中的“香饽饽”。“现在在乡里上班,工资稳定。”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阿克陶县巴仁乡创业就业实训基地一家电子企业工作的托合提·帕力图告诉记者。
巴仁乡创业就业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引进电子科技、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等6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乡村办厂,实现就业近450人,其中贫困户385人。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增加了贫困户收入,还带动了当地脱贫攻坚产业发展。
近年来,南疆地区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现代农业经营模式逐步形成,为高质量脱贫提供坚强产业支撑的同时,也极大扩充了就业容量。
新疆英吉沙县的优乐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生产和加工当地的英吉沙杏为主,不仅解决了杏子卖难问题,还解决了农牧民就业。公司董事长王玉茜说:“2020年公司固定员工316人,其中贫困户占60%,月平均工资2600元左右。”
从田间地头到生产车间,从农民到工人,从自主就业到自主创业,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不仅通过就业脱贫致富,还通过就业学会了技术,开阔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