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各地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强就业培训、创造工作岗位、劳动权益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推出了一系列组合拳,企业也纷纷响应号召增加就业岗位,这将有效缓解就业市场压力。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对就业增量带动作用显著,未来我国就业市场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仍有较大潜力。新就业形态、新职业等成为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的重要保障。应继续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力度,破解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问题,利用数字技术与平台组织的力量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升政策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