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经济与法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9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互联网司法治理一扇窗
□ 于中谷

自带“热搜体质”的互联网法院广受社会关注,但“网红”法院的标准绝非流量。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两年来,不断突破中国互联网司法的想象力,解决版权纠纷的版权链—天平链协同治理平台堪称推进互联网司法治理的成果。

众所周知,版权保护既是法律问题,也是经济问题。2020年是我国著作权法颁布30周年暨中国版权协会成立30周年。自1990年至今,不仅是我国版权法律制度从无到有、持续完善的30年,也是版权保护力度增强、版权管理体系发展健全的30年,还是版权贸易和服务从少到多、版权产业从小到大的30年。

数字化时代,一切都在寻求最高效经济方式运行。现在,不仅图书文字,还有音乐、图片、视频等,都换上了数字化“身份”“面貌”,越来越多的电子版权证书随之而来。与这种日益多元需求相应而生的是,数字化时代对互联网司法治理提出的挑战。如何用科技手段更好地保护版权?今天,无论是互联网行业,还是行政部门、司法部门,各方面都在探索搭建平台,构建机制。

自建院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共有超过7000万在线旁听量和40多亿微博相关话题阅读总量。为何如此受关注?因为,在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新类型、新业态互联网知识产权案件占比较高,每一起案件的宣判都是在划定创新与侵权、呵护与遏制的边界。这考验着法官们对互联网商业逻辑和行业发展的深度理解,同时也对行业更具标杆性意义。

有人说:“只有站在行业的角度才能去规范行业,只有站在规则的高度才能制定出规则,只有站在治理的维度才能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的法治化。”确实如此。新技术带来新革命。依托区块链技术,版权链—天平链协同治理平台的建立提升了版权登记证书的价值,提升了行政司法协同的治理能力,提升了要素赋能产业的协同能力。这将为企业依法维权、法官依法裁判、行业自律调解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让恶意侵权行为无处藏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也为互联网司法治理打开了一扇窗。

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探索,不断释放出互联网司法治理效能。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北京版权保护中心建立版权维权案件行政司法协同治理机制,抓住了版权领域类型化案件的深层次问题,推进源头施策、综合施策、全链条施策,既从深层次推进版权市场规范发展,同时也为各地法院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创新诉源治理模式提供了很好借鉴。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