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 黄河入陕第一湾在府谷县墙头尧峁村,站在山峁高处观看,奔腾的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河曲水急。 赵 晨摄(中经视觉)
下图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沿黄公路成为一条生态路、旅游路、致富路。 崔正博摄(中经视觉)
上图 河南洛阳孟津县会盟镇黄河岸边的万亩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基地。该镇利用黄河滩地的地理优势,引黄河水灌溉,发展种植优质水稻近1.3万亩。
黄政伟摄(中经视觉)
下图 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拍摄的黄河循化段。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摄
陕西:山水共治连片增绿幅度大
本报记者 张 毅
金秋时节,秦岭深处溪流潺潺。在陕西省宝鸡市清姜河取水处,当地环境监测中心站水质监测人员正拿着测试仪对河流水质取样。清姜河位于秦岭北麓,属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保护河流水质,宝鸡市关闭了沿岸20家企业和55户农家乐,清理、清运堆积多年的建筑垃圾,专门设置了渭河生态保护区范围界桩和隔离防护围网等,目前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进入新世纪以来,陕西坚持以增绿为治黄之本,持续实施生态空间治理工程,全省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毛乌素沙地即将从陕西版图“消失”,黄土高原腹心地带自然保护地群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达到36.8%,年均入黄泥沙量由8.3亿吨减少到2.68亿吨。根据陕西省气象局卫星资料,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
在陕西,类似于清姜河这样的发源于秦岭而入渭河再入黄河的众多支流正得到深度保护和系统治理。山护水源,水润山林。从山河分治到山水共治,统筹优化流域生态空间,是同时坐拥黄河、秦岭两大国家生态坐标的陕西省在新时代积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有益实践。
按照《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在累计投资215亿元实施渭河全线整治工程、设立沿渭河六大生态保护区等措施的基础上,陕西省先后发布《秦岭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两个“十大行动”突出以绿护水、山水共治的流域生态优化“大治理”理念。其中,《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立足“森林、湿地、草原、荒地荒漠、自然景观”五大阵地,以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总目标,以生态系统提质增效为抓手,持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空间治理工程,加快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力争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积83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4个百分点。
甘肃:“城”“河”共彩推进重点项目
本报记者 李琛奇 通讯员 王银军
夜幕初降,甘肃省兰州市黄河两岸灯火璀璨,雅乐声声。从6月份开始,持续120天、1000余场的“乐动金城 声醉兰州”黄河之滨音乐展演余音绕梁,“览黄河风情 品精致兰州”为主题的第十届黄河文化旅游节又将上演。兰州市民越来越感受到黄河带来的幸福感。
黄河甘肃段地处黄河上游,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水源补给区和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目前,甘肃正在建设黄河流域治理保护大数据库,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甘肃省要求,在规划编制、任务实施的过程中,要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环境污染治理、水安全保障和水资源优化利用、沿黄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弘扬黄河文化,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
“去年以来,兰州市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共谋划项目49个,总投资9490.5亿元。”兰州市水务局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郭德军介绍说,兰州市着眼强功能、提品质、拓空间,统筹推进“一河”治理、“两岸”提升、“两山”打造和“两端”建设,深入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推动黄河兰州段生态持续改善。同时,在城市发展、功能提升过程中给黄河赋予了更多文化色彩,形成了“城”“河”共彩的局面。
在兰州市下游的白银市,黄河流经境内258公里,占黄河甘肃段总流程的28.3%。白银市坚决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任扛在肩上,初步规划流域综合治理、矿区沉陷区综合治理、重金属污染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传统工业“三化”改造和民生改善等重点项目五大类604个,总投资5509.7亿元。
全长28公里的金沟河贯穿白银城区流入黄河,过去是一条城区排污泄洪的通道、一个生态治理的堵点。白银市白银区推出金沟河生态综合治理工程,河道治理、生态修复、慢道铺设、河湖连通、沿途大环境绿化、美丽乡村改造提升等诸多项目落地实施。
内蒙古:清水绿岸滋养区域品牌
本报记者 陈 力
塞上秋来风景异。9月16日,内蒙古兆丰河套面业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王永强向前来参加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生态保护和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协作会的与会代表介绍:“一年来,巴彦淖尔市继续推进‘天赋河套’品牌建设,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
2019年,“天赋河套”荣获中国农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告诉记者,巴彦淖尔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得益于黄河,所以更要回报黄河,向好环境要好产品。
一年来,内蒙古全力建设沿黄流域生态走廊。内蒙古自治区发改委实施“基于大数据指导下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法课题研究项目”,利用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水、土、气、人、草、畜动态变化数据信息,精准识别生态问题及待修复区域,形成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一张图”。
包头市通过实施黄河二期防洪工程,水毁险工险段全部得到有效治理,包头全段163公里堤防全部实现路坝一体化,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鄂尔多斯市依托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草原生态修复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建设。巴彦淖尔市在河套灌区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无公害农药和国标地膜,引导企业和农民绿色生产。两年来,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以奖代补支持“四控”行动,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下降,黄河流域的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清水绿岸建设为培育区域品牌提供了前提条件。继巴彦淖尔市提出“天赋河套”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后,鄂尔多斯市瞄准“内蒙古能源”品牌,着力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目前,鄂尔多斯所有新建燃煤机组全部采用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机组,编制完成了准格尔旗400万千瓦新能源特高压外送基地规划。
山东:文旅融合用活文化资源
本报记者 管 斌 王金虎 通讯员 马 文
“大家想象一下黄河奔腾向前的场景,咱们的舞姿一定要体现出磅礴的气势!”9月16日,在山东省曲阜市南关社区的百姓大舞台上,来自市文化馆的舞蹈老师正在指导广场舞队伍排练新版《黄河颂》。“为打造黄河文化旅游长廊,我们不仅重新编排了《黄河颂》,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儒学讲堂、百姓大舞台等平台,以氛围宣传、现场授课、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呈现新时代黄河流域发展成果,讲述黄河流域的发展故事。”曲阜市文化旅游局局长刘爱春说。
今年以来,山东坚持规划引领,制定了《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规划》,瞄准建设中华文明保护传承示范区、建设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打造黄河流域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打造黄河文化出海大通道的“五个定位”展现山东特色与山东担当。
黄河河段在济宁全长31.21公里,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近年来,济宁深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统筹全域旅游空间,打造文化“双创”先行示范区。同时,保护修复贾堌堆等黄河人家、黄河滩区、黄河遗风景观,打造行走黄河体验基地。济宁优化空间布局,串联微山湖、南阳古镇、太白湖、十里画廊等文旅综合体,全力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黄河生态休闲廊道。为优化整合优质景区资源,济宁还推出深度研学游产品,联合打造多元文化交流互鉴线路,以文旅融合推动黄河流域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为唱响“黄河大合唱”,济宁市联合8个地市成立山东黄河流域城市文化旅游联盟,合力推动系统连片保护,共建黄河文化旅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