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域合作要互补互惠“两头甜”
□ 孙潜彤

公司、个人合作讲求双赢,区域合作也一样,需要“两头甜”才能长久。合作不一定要门当户对,却一定有所互补。辽宁省等东北地区与苏浙粤等东部沿海省份开展跨区域经贸合作,无疑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有效载体。

就像南方人买东北大米,东北人买南方小家电,从消费合作扩展到制造合作,这种互需是自然而然的,似乎并不需要特别推动。其实不然。计划经济时期,辽宁曾主动向全国输送技术和管理人才,包括整建制的生产线乃至工厂,那时候的合作有浓厚的“计划调拨”痕迹,多属无偿支援。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型、外向型的广东跑到了前面,同样承担起了时代的重任,在输出先进制造业的同时,外溢管理经验、共享创新模式。新时代的区域合作,不是对口扶贫,不是谁给谁输血,落脚点是平等交流、互利互惠,侧重点是互补新业态、新模式、新思想等动能。

快步前进的东部沿海省份自不必说,东北的合作本钱在哪里?东北具有工业基础好、资源丰富、科研能力强、发展空间大、农业基础好等优势。以辽粤合作为例,双方的经济禀赋有很强的互补性,可谓重和轻、老与新的合作。从产业结构看,辽宁“央字号”“国字号”重工业偏重偏老,转身不易。广东“民字号”制造偏轻偏新,机制灵活。辽宁调整产业结构发新枝,需要借力南资北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来优化产业结构,为传统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广东的“甜头”在哪里?在外部不利环境下,原本对外贸易驾轻就熟的广东供应商也需要转型,在变局中开拓新局,从依赖外向型经济转向内外并举,优化满足内需供给。在电商消费平台上,仅辽宁人的“买买买”,就有超过五分之一是广东货。此外,当东南沿海地区用地成本、人工成本、原料成本轮番上涨时,就不利于这些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进一步释放其经济发展潜力。相对而言,东北的投资洼地效应凸显: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资源丰富,技工队伍庞大,有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回旋上升空间。

由此看来,区域合作有互补互惠的“两头甜”基础,彼此加深合作才有利于保障双方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