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乡村振兴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长兴县:
“湖羊之乡”成了致富领头羊
本报记者 柳 文 通讯员 许 旭
浙江长兴县吕山乡湖羊饲养基地。 许 旭摄(中经视觉)

8月1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湖羊美食节在浙江省长兴县吕山乡拉开帷幕。数百名来自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游客在这里体验舌尖上的盛宴,欣赏南太湖地区的乡村美景。

“我们投资2亿元打造湖羊美食文化街,以美食为媒,举办一年两次的湖羊美食节,擦亮湖羊品牌。”吕山乡党委副书记朱建康介绍,当地不仅将湖羊饲养产业与美食、旅游结合,更向深加工延伸,推进湖羊产业一体化发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湖羊是我国重点保护的地方畜禽品种,饲养历史近1800年。当时,蒙古羊随北方移民南下,经过圈育驯养,逐渐适应江南高温、潮湿气候,变成太湖流域的主要家畜,也就是现在的湖羊。现在,湖羊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截至2019年底,长兴县吕山乡湖羊年存栏6万头,规模化养殖场6家,建有2个湖羊产业扶贫基地,对24户低收入农户进行湖羊产业扶贫,年均增收1.4万元。

靠着湖羊养殖,吕山乡龙溪村养殖大户施秋芬赚到了第一桶金。“自己富不算富,我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干!”施秋芬决定扩大养殖规模,繁育更多优良品种。

吕山养殖湖羊历史悠久,大多为散养,长期以来的近亲繁育,导致湖羊出现体形变小、生长缓慢、抵抗力差等情况,许多农户为此而苦恼。为破解这一难题,施秋芬报名参加各种技术培训,每天熬夜看书,赴各地考察学习。

有思路才有出路,有想法才有办法。“我们给羊贴上二维码,这张‘身份证’上记载着羊的出生年月等信息,防止近亲繁育。”施秋芬建了占地20多亩的种羊基地,专门用于引进和繁育良种,促进了湖羊品质大幅提升。

施秋芬还发现,长兴有8000多亩芦笋基地,但一年两季的芦笋生长期结束后,成堆的秸秆便成为田埂上令人头疼的垃圾;而一头湖羊每天要吃7斤饲料,单靠牧草喂养成本较高,如果把秸秆当饲料,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羊粪对芦笋产量和品质提高很有帮助,秸秆作饲料也大大节约了湖羊饲养成本。”施秋芬果断带领大家推广这一既环保又经济的种养模式。如今,她的养羊场已是湖羊唯一一家国家级原种场,去年交易量达到2000多头,产值达750万元。同时,以“芦笋秸秆—湖羊—有机肥”为主的生态循环模式,成为长兴湖羊产业的新链条。

前不久,由9个行政村出资联建的长兴县湖羊智慧养殖示范园奠基开工,项目占地面积约700亩,总投资2.2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出栏湖羊将达8万头以上,产生有机肥约6万吨,经营主体年产值超过1.5亿元,预计助力集体经济增收600万元。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