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经济富了百姓

本报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刘建军

金秋时节,收获的季节。河北省围场县张家湾乡巴头沟村果品种植基地内,“123”金红苹果挂满枝头。看着丰收在望的果实,村民张国锋说:“今年的效益又不会差!经济林建设真是一招好棋,小苹果成了村里的大产业,去年仅卖果品村民人均纯收入就超过了1.4万元。”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在搞区域绿化,总数加起来面积也不少,而在现实中,真正形成林地的面积并不大。究其原因,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脱了节,没有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好。现在,我们要把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生态支撑区与发展林果产业有效结合起来,同步解决绿色发展和群众贫困两个问题。”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说。

近年来,承德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让百姓更富,让城市更强。市里以板栗、苹果、山楂、时令果等为重点,同时兼顾花卉、中药材、苗木、榛子、大果沙棘种植,进行“一带四区”的经济林产业布局,全面推进八大经济林基地建设。其中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59.86亿元进行经济林建设,全市林果业实现快速发展。

地处燕山深山区的兴隆县,国土总面积达468万亩,而耕地面积仅有22万亩。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山多地少的地方,经济林面积却突破了100万亩。这些经济林是怎么来的?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该县大部分乡镇,发现这里的农民格外钟爱山场和果树。他们在土质较好的河谷平地,种植的是高产高效的苹果;在土地条件较差的荒山缓坡,种植了生命力和效益都不错的板栗和山楂;在干旱瘠薄的陡坡地带,栽种了对环境耐受力极强的山杏、榛子……如今,兴隆共种植苹果20万亩、山楂22万亩、板栗56万亩,年产果品50万吨。仅果品一项收入,当地农民就人均增收4000多元。

兴隆县南天门乡石庙子村是燕山大峡谷中的一个岩边村,几乎没有坡度在30度以下的耕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一片山楂林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半山腰。当地山楂种植带头人于长国告诉记者,发展林果产业后,全村1000多亩山场都种上了山楂和板栗。果木成林后,这里再没有发生过洪涝灾害。“后来,县里又引导我们发展新品种,目前这里的林木大都实现了高头嫁接,一般山楂每斤售价不过8角,而我们的优质品种售价能够达到每斤4元,1亩山楂收益就能达到8000元。”

截至目前,承德市发展经济林总面积1011.2万亩,全市260万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经济林近4亩,居全省第一位。

经济林的发展有力促进了林果加工及生态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目前,承德已经发展了露露、怡达、栗源等知名品牌在内的食品加工企业356家,年销售额达到121亿元,全市农民发展经济林人均收入达3600元,带动7.5万人脱贫致富。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