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蜂人刘健明:
苦尽甘来酿蜜甜
本报记者 童 政 通讯员 杨长波

“70后”的刘健明是广西桂林兴安县漠川乡福岭村人,几年前,因为一次意外,他的左腿被截肢。

从一个健康人变成残疾人,刘健明说,他经历了很长一段难熬的日子,甚至想过要放弃生命。最让一向好强的刘健明忍受不了的是,原本还不错的家境,因为这场意外陷入贫困的边缘。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因为腿脚不便,无法干体力活,家庭收入大大降低。

2015年,刘健明一家被列为当地的贫困户。

“难过也解决不了问题,靠别人帮忙,终究难以走出苦日子。”2016年,看到有乡亲通过养蜂增加了收入,刘健明也决定养蜂,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摘掉“贫困户”这顶帽子。

为了掌握养蜂技术,刘健明主动向当地有养蜂经验的村民取经,并通过看书、上网等学习方式,不断提高养蜂技能。

2017年,刘健明扩大养蜂规模,有了十几个蜂箱。为了给蜜蜂提供更多更好的蜜源,他跟随其他养蜂人跋山涉水寻找蜜源。因为腿脚不便,他走得慢,而且很容易劳累,“有时候山陡路滑,我就手脚并用,咬咬牙撑过去”。刘健明说,靠着这股子吃苦精神,他养的蜂采摘的蜜源很不错。

2017年,刘健明靠卖蜂蜜赚了1万多元,摘掉了“贫困”帽子。2018年,靠着养蜂和政府帮扶,他家建起了一幢新房。

脱贫后,刘健明没有停止努力的脚步,继续扩大养蜂规模。2019年,他的蜂箱达到90多箱。为此,他又开始不断奔波在兴安县的各个乡镇,成了忙碌的“赶花人”。去年底,为了赶一个花期,刘健明和伙伴带着几十个蜂箱奔赴广东肇庆四会市。在野外,他们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守着蜂箱一住就是1个多月。

今年,刘健明的蜂箱数量扩大到100多个。他和乡镇干部说想搞产业化经营,要注册一个蜂蜜品牌。很快,在漠川乡干部的帮助下,县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为他的蜂蜜申请注册了“福岭益康”品牌。福岭寓意飞出去的蜜蜂酿造的幸福蜜有益健康。

身残志坚的刘健明,还是个热心人。今年9月1日,他自费请来挖掘机师傅,把漠川乡半峡大桥至马鞍山路段因塌方堵塞道路的泥土清理干净。他说:“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影响,我的蜂蜜滞销,在乡政府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帮助下,卖出了100多斤蜂蜜,收入1万多元。现在我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回报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怀。”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