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万祥
民法典怎样保护“少年的你”?民法典的实施,对未成年人的生活与成长会带来哪些影响?9月4日,作为北京市第二中学法治副校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为该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开学第一课”。
课堂上,张军以“民法典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为题,聚焦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从中学生熟知的人和事讲起,从“民法典是一部百科全书,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法典是一部护身宝典,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义务”“民法典是一部共同约定,凝聚起保护未成年人的共同责任”三个方面为师生们详细讲解。
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有了具体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成了法律规则。再有浪费行为,可就是“违法”了。
民法典引导人们坚守公平正义。老人倒地扶不扶?民法典告诉你,要扶!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某地有个女孩随父姓王,取名王者荣耀,与一款游戏名相同。虽然感觉有些不合适,将来还有可能给她带来困扰,可并不违法,也不损害社会管理。但是,本应姓吕的一男孩欲取名‘北雁云依’就不行。现在,民法典对姓名权作出新规定,跟谁姓也有了更大空间。”
“某时尚组合3个男孩,当年不过十三四岁,成年之前演出是有收入的,归谁呢?归他们自己所有,也就是说,未成年人是依法享有财产权的。民法典规定,8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个半小时的讲授环节很快过去,没听过瘾的同学们把期待留在了问答环节: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法典相比,我国的民法典有什么特色?”
“19世纪法国民法典诞生于水磨风车时代,那个时代生产力不发达,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相对更简单一些。现代工业时代,最典型的就是20世纪德国民法典。我国民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在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换阶段编纂的民法典,所碰到的社会生活情况是法国、德国制定民法典时所没有经历过的,因而我国民法典有着与时俱进的鲜明特点。比如,规定基因编辑、人体胚胎的研究不能违背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规定,相关行政法规体现了与现代科技进步相适应的特点。同时,我国民法典也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法典。比如,我国民法典全面保护人民的生命、身体、健康、尊严等各项权利,率全球之先创设人格权编。”
“民法典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体现在哪些方面?”
“虚拟财产也是财产。同学们在大人允许的时间和适度的范围内,通过网络游戏练级升级获得的网络账号的价值都有实际财富和财产权的衡量标志,因此和实物权利具有一样的内涵。民法典一样给予保护,并规定法律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从“小案例”中感受“大守护”。法治课上的一个个小案例,让同学们知道了民法典与每一个未成年人的成长保护息息相关,需要大家共同拥护。
“这堂法治课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许多民法典知识,法律保护我们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财产权、隐私权等权益,以后能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高三学生华慕宽说。
“不能重蹈案例中那些未成年人的覆辙。”高二学生钱堃一对法治课上的案例有很大触动,“民法典其实很贴近我们的生活,这些案例也告诉我们,民法典既是护身宝典,也给我们日常行为规范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