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张文娟
一大早,陈大妈从自家地里收满一篮子新鲜蔬菜回来,赶紧打扫屋里屋外卫生,又迅速钻进厨房,开始烧火煮“锅巴”饭。
今天家里要来一位重要“客人”——杨书记,陈大妈准备的饭菜比平时的花样多。
杨书记是谁?是贵州铜仁市妇联干部杨雪峰,2018年被派驻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九江街道莫子叫社区担任第一书记。
妇联派来好“儿子”
两年前,杨雪峰第一次到陈大妈家时,陈大妈正在地里干农活。杨雪峰找到地里,站在田坎边向陈大妈详细询问家里情况边在小本子上记录。
陈大妈看着这个文质彬彬的驻村干部,不耐烦地挥挥手说:“小杨书记啊,你要是真想帮扶我,还不如给我几百元钱呢!拿给我家孙儿孙女读书用。”
其实陈大妈也就是随口一说,她觉得这些城里的干部,就是来应付差事的,没人会真正关心村民的贫困疾苦。
可从那以后,杨雪峰每周最少来陈大妈家一两次,时刻关心她家的生活、种植养殖以及收入等情况。在了解到陈大妈的儿子因病去世、儿媳妇改嫁、留下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这些情况后,杨雪峰每次到访她家都会带些水果,给两个娃儿带点学习用品。
两年来,杨雪峰不仅帮助陈大妈家申请了低保,两个娃儿有了教育补助,还为她家申请到危房改造补助款,房子得到修缮,同时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分红。
最让陈大妈感动的是,杨雪峰帮她家孙儿孙女找了一个“爱心妈妈”,江苏苏州市一位爱心人士结对帮扶她家两个娃娃。从去年开始,“爱心妈妈”每年资助给两个娃儿每人3600元,并专门从苏州来贵州看望她们,承诺资助到两个娃儿上大学。
说起这些,陈大妈非常激动:“妇联给我们派来一个好‘儿子’!”
干好工作有“倔气”
2018年,杨雪峰初到莫子叫社区时,很茫然。
莫子叫社区是贵州省深度贫困村之一,群山环抱,林峰苍翠,9个村民组172户68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270人,综合贫困发生率36.4%。
为了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不服输的杨雪峰通过逐户走访后拟定了“二长五短”产业发展计划。
“二长”即两个长效产业,种植油茶198亩,让贫困群众通过劳务和分红增收;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12万元种植50亩精品水果。
“五短”即五个短期见效产业,利用苏州帮扶资金30万元购买垃圾车,承接九江街道垃圾清运业务;利用苏州帮扶资金10万元购买大型耕地拖拉机,承接土地翻犁业务;利用财政扶贫资金10万元易地建龙虾养殖池承包给大户,社区每年收取租金1万元;投资40万元建厂生产豆制品;投资5万元建菜籽油加工厂。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着多少真情。两年来,杨雪峰每天奔走在村组之间,鞋子走破了4双,手机摔坏3个,脸晒黑了,人累瘦了……
驻村长时间不能回家,妻子既要上班,又要照顾一家老小。
“愧对家人,但脱贫攻坚真的等不起。”看到村里亟待修建的公路、亟待接通的自来水和刚刚建起的产业,杨雪峰选择了坚守。
担任社区第一书记以来,杨雪峰向市妇联争取了280万元资金支持,修建了3.3公里通村公路;向中国妇基会争取30万元修建“母亲水窖”;还争取到帮扶资金27万元建设村文化活动广场1100平方米、改善村两委阵地……
一个个项目落地,村民们都说:“杨书记来后,办了很多实事、好事,真心感谢他。”
真心真情真扶贫
舌头与牙齿总有“打架”的时候,村里也有“不满意”的群众。
“杨书记,我去年8月出车祸治疗花去2万多元,可我们家3个人低保为啥就给取消了?”一天,村民刘永久怒气冲冲地到村委会找杨雪峰理论。
杨雪峰耐心解释:“刘叔,你莫激动。你儿子在外务工,今年还买了一辆小轿车,你家已成为‘四有人员’,不能再享受低保政策。”
“我喊儿子马上把车卖了,你假装不知道这个事情行不行?”刘永久侥幸地求情。
杨雪峰诚恳地说:“之前主动给你家评定低保,说明党和政府很关心你家。但‘四有人员’不能纳入低保是硬杠杠。”经过反复解释,刘永久终于理解了。
杨雪峰是个热心肠,只要是对村民有利的事,杨雪峰都会尽力做好。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村里工厂生产的菜籽油滞销,杨雪峰马上请求市妇联、市直机关帮助消费扶贫,很快,滞销的4000斤菜籽油销售一空。同时,他还帮助相邻小桂寅社区销售绿壳鸡蛋22000枚。
如今,莫子叫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全村道路全部硬化,村寨共安装太阳能路灯362盏;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装上了太阳能灯,并配置微型花园,社区环境卫生整洁有序。如画的村庄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路畅、水清、房靓、村洁,农民脸上荡漾着灿烂的笑容,到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场面。
2019年底,莫子叫社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6%,退出贫困村序列。
村子在变,杨雪峰也在变,他已完全融入村寨和村民中,从一介“书生”变成老百姓喜欢的“农民”书记。
社区群众杨正发感慨地说:妇联派来的男书记是“真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