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大海、彩色的南门湾渔村、创意十足的涂鸦墙、蜿蜒的苏峰山环岛路……这油画般的美景位于福建省东山县。东山县地处福建南部漳州市,是全国第六、福建第二大海岛县,总面积248.9平方公里,拥有66个离岛和10多个月牙形海湾,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东山县按照“一岛一景区”的规划,坚持旅游、文化、影视、体育融合发展,深度挖掘东山各镇、村旅游资源,提升东山生态景观,建设“全域生态旅游海岛”。同时,东山县还鼓励当地群众开办农家乐和民宿,让越来越多的东山人吃上“旅游饭”,过上好日子。
海上荒岛的蝶变
盛夏的东山岛生机盎然,郁郁葱葱的木麻黄树高大挺拔,广阔无垠的海面蔚蓝清澈。很难想象,70年前,这里曾是一片黄沙漫天、寸草不生的荒凉海岛。
荒岛变绿洲的背后,是时任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克服重重困难的不懈努力。1950年,谷文昌随军渡海解放东山县,先后担任城关区区委书记和县工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等职务。当时的东山县一年有一半的时间刮6级大风,全岛森林覆盖率仅为0.12%,当地人民年复一年地过着“春搬沙,夏种地,秋抢收,冬又埋”的穷苦生活。
1954年开始,谷文昌带领东山县干部群众在风口地带筑堤拦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前前后后试种了十几种树,无一成功。当得知广东电白种植木麻黄成功后,他立即组织试种、推广。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植树造林82000亩,全岛421座山头披上绿装,34000多亩木麻黄防护林在38公里长的海岸线上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东山人世世代代难以企及的梦想在谷文昌的带领下终于实现。现在的东山岛生机盎然,全县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6.7%,一跃成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荣膺国家生态县、中国优秀旅游县、最美特色旅游小城等荣誉称号。
在这座海岛上,一代又一代的东山人大力弘扬谷文昌精神,沿着前辈的步伐继续建设美丽东山。近年来,东山县坚持“一岛一景区”发展理念,编制《东山县全域旅游规划》《游艇产业规划》《智慧旅游规划》等规划,与城乡总规、美丽东山等6项战略规划衔接;依托风动石、东门屿景区、铜陵古镇等资源联动发展,打造以海岛风情观光、朝圣、历史文化体验为核心的东山老城文化休闲区;依托马銮湾、金銮湾等7个首尾相连的月牙形海湾,健全海上业态,构建滨海休闲旅游带;建成苏峰山环岛公路,开通华毅游艇海上串岛游线路,打造海陆相结合的最美生态海岛旅游景观廊道,构建形成“一核、一带、一廊”全域联动的旅游空间布局。
如今,碧水、金沙、绿林和古村落的结合,让东山成为了旅游胜地,带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2019年,全县接待游客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92亿元。
擘画海岛影视梦
作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之首,东山县以其独特的天然海景和谷文昌红色文化资源,吸引了不少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至今已有《谷文昌》《左耳》,央视《记住乡愁》、湖南卫视《我们来了》等60多部影视作品或栏目组到东山取景拍摄。随着东山文旅产业的加速发展,这座“天然影棚”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
7月27日,“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融晴文化艺术展”在东山开幕,同日,福建省广播电视局授牌东山岛“闽台影视创作中心”;纪录电影《县委书记谷文昌》在东山开机;院线电影《海峡情缘》剧组到东山多地取景拍摄……越来越多的影视项目落地东山,让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在这座海岛上开花结果。
今年初,东山县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扶持措施》,设立专项基金5000万元,用于扶持包括文化影视产业在内的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
“剧组在东山县的安保、场地协调等工作都是我们调动各个部门一起完成的。”东山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曾国清说,东山县将不断健全和完善影视行业的扶持政策,对接好、服务好影视剧组来东山取景拍摄的相关工作,做大做强文旅影视产业。
一部部热播的影视作品也让东山成为热门的“网红”打卡地,来自全国各地的影迷都来一睹东山美景。“影视+旅游”模式为东山带来了巨大的客流量,让东山扩大知名度的同时,增加了当地百姓的收入,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旅游+”产业链延伸
炎热的午后,东山县陈城镇岐下村的内海在阳光下闪着银光。45岁的村民陈长文驾着小船,载着游客从星罗棋布的渔排中穿梭而过,前往位于岐下村内海与外海交汇处的“鱼骨沙洲”。
“沙洲像一只大金鱼,太漂亮了。”9岁的游客沈墨卿说,她是和爸爸、奶奶、妹妹一起从浙江杭州来东山游玩的。孩子的爸爸沈景凯告诉记者,东山的环境很好,白细柔软的沙滩和清澈见底的海水,非常适合大人和孩子游玩。
为了规范管理,做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2018年,岐下村注册成立村办公司——漳州市岐海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进一步规范沙洲旅游管理,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有的渔民成为专职接驳员,年收入达到10多万元,他们有的和陈长文一样,只在闲暇时摆渡载客,赚些外快。“一天跑一趟,一个月下来也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能改善生活,缓解经济压力。”陈长文说。
村办公司的成立让越来越多的岐下村村民日子越来越好。62岁的村民陈炎松是漳州市岐海旅游管理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他说:“去年一年的客流量差不多有8万人,营业额有410万元。我们重新修建了村前道路、修缮改造了宗祠。”
岐下村的新变化只是东山县探索“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山县以“旅游+产业”为路径,发展文创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助推文旅产业发展。
铜陵镇南门湾渔人码头外,蔚蓝的海面上总是帆影绰绰,来来往往的游艇、帆船络绎不绝,偶尔还有摩托艇呼啸而过。随着旅游市场的消费升级,这种体验式海上运动项目越来越受到游客青睐,运营该项目的东山县华毅游艇旅游有限公司还在不断开发新项目,开拓新市场。
“5月1日,东山登岛串岛游项目正式启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游客的热烈欢迎。”该公司总经理陈志毅介绍,东山登岛串岛游项目是由东山城投集团与东山华毅游艇合作,开发东山周边无居民海岛与海上运动休闲产业相结合的新兴旅游项目。项目一期投资约2亿元,计划将澳雅头码头(渔港)升级改造为拥有50个泊位的公共游艇码头,并以此为运营基地,辐射周边各岛屿。
优越的旅游资源,优惠的创业政策,为东山旅游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铜陵镇、岐下村、下西坑村等镇村逐渐形成了以旅游民宿、观光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切实增加了百姓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