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园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8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叠加中关村科技优势——
科技正驱动老工业基地转型
本报记者 温济聪

7月31日,“京沈协同 筑梦未来——沈阳·中关村建设情况暨中关村新技术、新产品走进沈阳发布会”举行。按照“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的框架,当日“一基地”即沈阳中关村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规划正式出炉。同时,沈阳神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旗智咨询有限公司、辽宁祥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签约入驻“一中心”——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去年6月,沈阳中关村科技园项目启动建设。园区规划分功能、分区域同步推进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园区”,即一个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一个创新基地、一个科技园区。项目充分发挥沈阳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资源优势,叠加北京中关村科技资源优势,聚焦“工业互联网+先进装备制造”,推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

在沈阳市铁西区区长郭忠孝看来,推进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建设,是顺应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要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当前全球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环境下,我们必须通过创新驱动,畅通国内大循环,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动力。”郭忠孝说,中关村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面旗帜,推进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建设,势必带领沈阳东北老工业基地抢占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发展先机,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

沈阳产业基础雄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但创新动能比照北京等先进地区还显不足。发挥北京中关村科技优势,结合沈阳产业基础互补优势,将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在地缘优势和产业相似度上,依托沈阳中关村科技园外溢效应,资源辐射嫁接到沈阳其他园区和经济区其他城市,培育跨区域的产业集群,构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共建共享类中关村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京沈间和沈阳经济区间产业、要素、服务一体化协同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沈阳中关村科技园探索市场化托管模式,打造无顾虑投资营商环境,创新活力不断释放,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由北京中关村信息谷公司与中德园开发建设集团合作成立的沈阳中关村智能制造产业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将采取市场化园区托管模式,进一步激发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推动项目建设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此外,创新基地采取“授权+建设+运营”的片区综合开发模式,以市场化手段加速资源聚集、资本融通,推动项目融资、建设、运营等各个环节的高效实施。

中关村信息谷沈阳公司总经理刘胜振对沈阳中关村科技园的良好营商环境感触颇多。“沈阳相关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加强了,我们企业注册更方便了,这里的创新驱动活力越来越凸显。”刘胜振说。

项目启动半年以来,为促进人才和思想、创意和资本、创新和产业的对接与合作,相继举办了“中关村硅谷科技创新项目沈阳行路演”“创新中国行·走进沈阳产业转型创新论坛”“京沈协同创新汇”等线上、线下活动26次,邀请近600家来自中关村、京津地区和海外企业来沈考察,营造科技氛围,点燃创新创业激情,充分释放中关村品牌效应。

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带来丰硕招商引资成果。明确沈阳中关村科技园项目产业发展定位,围绕“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文化创意休闲、创新科技服务、科技人居服务”三大硬科技与三大软实力开展合作,截至目前,创新中心吸引了以北京农信互联、军研科工为代表的16家企业入驻,累计签约项目28个,储备项目50余个;高科技企业光大特斯联、中关村创新大厦等一批优质项目入驻创新基地。亿达·智慧科技城、中南高科、中钛装备等项目选址园区。园区与北京九盛融汇投资、中国风险投资等12家金融机构签约,为引进企业和项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