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康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健身成了农民“公约数”
□ 魏永刚

在秦岭深处一个建起不久的移民小区里,我听到一个跳广场舞的故事。

这个移民小区,居民来自附近不同山沟里的村民。突然之间,两三千人聚居在一起,大家彼此不熟悉,社区如何治理遇到新难题。过去大家住在一个村里,相互熟悉,村干部清楚每家每户的情况。现在,不同村的人搬到一起来,村干部成了居民社区干部,却不了解群众的共同需要是什么。组织什么活动能让村民间尽快熟悉又能增强小区凝聚力呢?社区干部挨家挨户走访中发现,跳广场舞是村民“最大的公约数”。于是,他们赶紧整修社区预留的广场空地,很快,悠扬的音乐在这块不大的广场上响起,妇女们最先跳起来。社区党支部书记说,没想到这么多人愿意来跳舞,而且一跳舞大家就熟悉了,以往那些磕磕碰碰的争吵也少了。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尽管健身活动已经兴起很多年了,但在不少人的意识中,健身似乎与农民相隔甚远。农民在土地里爬摸滚打,雨一身泥一身,体力消耗多,没有健身时间,也很少有健身需要。但是,这些年来,农村确实在悄悄地发生着深刻变化。许多过去必须出力费时的农活,现在已经由各种农机替代了,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减少,农民也就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农民衣食住行都在变,做饭用不着烧柴,穿衣不需要缝制,空闲时间也就多起来。再加上这几年的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出现新面貌,农民有了新去处,健身需求便多起来。

与农民这种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相比,农村建设在很多方面却显现出准备不足。一个硬件的不足便是广场不够。到人口规模大一些的村庄走走,就会看到,早晨和傍晚广场上跳舞健身的人很多,广场上能找到一块空地很难。农民对健身广场的需要,已经超过建设广场的进度。农村健身广场,每一个都不需要太大,但数量应该更多一些。出家门不远就能找到健身广场,已经成为许多农民的新愿望,也是农村生活小康的新内容。多建一些类似城市口袋公园那样的小广场,似乎成为农村的需要。许多农村正在进行村容村貌整治,应该把农民健身需求与村容整治一起考虑,多给农民建几处健身广场。农民盼望村庄美起来,也能有更多健身好去处。

更重要的是,农民健身还需要一些有针对性地专业指导。广场舞以其简单易学,成为风靡城乡的健身方式。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能够选择的健身方式还不够丰富。农村卫生健康服务应该把健身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让农民能有更多的健身选择,让农民的健身需求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这也是小康生活中农民的新期盼。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健康中国,当然包括广大城乡。健身活动在乡村兴起,最直接的结果当然是促进了农民身体健康,但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成为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部分。有一个村干部说,村里跳舞的多了,争吵的就少了;健身的多了,打牌的就少了;去广场的人多了,在家里怄气的就少了……这几个多和少,说明了健身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要更加重视农民健身的需求,让健身活动在广大农村更好地开展起来。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