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提高新冠病毒检测能力有关情况。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在会上表示,虽然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当前境外疫情仍在蔓延,国内个别地区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随着秋冬季节来临,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很重。必须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核酸检测实现“应检尽检”
“截至7月末,我国核酸日检测能力达484万份,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4946家,检测技术人员3.8万余人。”王江平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与相关部门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积极开展检测技术研发,扩大检测试剂和设备生产,推动医疗机构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基本满足了国内疫情防控的需要。
数据显示,相关企业现已累计向全国各级医院、疾控中心、海关口岸、第三方检测机构发送试剂近2亿人份,设备1.2万余台。保障完成了1000万人检测的武汉大会战,1000万人检测的北京攻坚战,以及黑龙江、广东、上海等外防输入的常态化阵地战,新疆、大连等近日聚集性疫情检测的应急突击战,实现了“应检尽检”“愿检尽检”,为全国复工复产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实保障。
王江平介绍,经过一段时间持续努力,我国核酸检测试剂周产能达到了4648万人份,核酸检测设备周产能达到1200余台。近期,各方面对核酸检测设备和试剂的需求有所减少,当前试剂周产量为1500万人份,设备周产量为660台,生产能力有较大富余。
“总的来看,目前我国核酸检测试剂和设备生产能力能够满足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需要。”王江平说,下一步要持续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在加强生物安全风险防范前提下,确保秋冬季前实现全国三级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各级疾控机构及县域内1家县级医院具备核酸检测能力。”
此外,王江平表示,要加快各类检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进度。“特别是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的产品,提升检测准确率和效率。”同时,推动抗原检测和其他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攻关,进一步丰富检测筛查技术手段;推动更多新产品进入应急审批通道,尽量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加强检测试剂和设备生产保障,帮助企业稳产扩产;进一步发挥医疗物资保障调度平台作用,加强产需双方对接;加强对研发和生产等环节的资金及金融支持,为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好充分保障。
检测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疫情以来,科研攻关组快速研发推出了一批检测试剂和产品,实现了检测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对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司长包献华说。
据了解,在疫情暴发初期,科研攻关组把检测试剂研发作为应急攻关重点方向之一。“用了半个月时间,就推动首批6款核酸检测试剂快速审批上市。”包献华说,“在疫情发展阶段,我们从327个单位中遴选出9个项目纳入应急攻关予以支持,重点是提高核酸检测的灵敏度、速度和自动化水平。”
包献华介绍,疫情进入到常态化防控阶段,科研攻关组重点部署推进更高灵敏度、更短检测时间、更大检测通量的试剂产品研发,检测试剂研发已经形成了涵盖多种技术路线、多种产品系列的技术体系,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与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处在同一水平,有些产品甚至领先,基本能够满足当前国内疫情防控需要。
“目前,我国核酸检测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常规检测,二是快速检测。”王江平表示,常规检测技术成熟,一次性检测量大,但是所需时间相对长一些;快检产品用的时间短,手段更便捷,但是单次检测量小,适用于小批量随到随检的场景。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核酸快速检测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满足不同场景的检测需要。
包献华表示,核酸检测试剂灵敏度不断提升。“目前,我国核酸检测试剂的最低检出线已经达到100个拷贝/毫升,试剂总体检出率已经达到95%以上。”此外,单次检测时间从4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左右。
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安全
“据统计,目前新冠病毒检测试剂日产能达1890万人份,有力地保障了疫情防控需求。”药监局器械注册司稽查专员王兰明介绍,截至目前,国家药监局已按照医疗器械应急审批程序审查批准了35个企业的44个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对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上市后的质量监管。
首先,及时部署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相关企业加强监督检查。“截至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等13个有生产企业的省级药监局,对辖区内涉及44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产品的35家生产企业,累计检查168家次,对发现问题的企业及时督促其整改到位。”王兰明说。
其次,组织开展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的督导检查。国家药监局于6月份、7月份组织对已获批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截至目前,专项检查已按计划完成,在产的检测试剂生产企业均未发现影响质量安全的严重问题。
再次,加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质量抽检,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同时推动地方监管部门切实提升检测能力,不断满足监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