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8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汕特别合作区用平台带动产业经济跨越发展——
在汕尾,有这样一块深圳“飞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
深汕特别合作区瑞祺科技产业园企业生产车间里,一排灵活的机器人正在组装产品。 (资料图片)

深汕特别合作区积极推动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重点打造“一区一镇一港”,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高质量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大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积极推动深圳本土制造企业在合作区新设主力工厂,力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发展模式。

从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到生机勃勃的产业集聚区,从对口帮扶产业转移园到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从广东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眺望深圳在汕尾的“飞地”——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新城正以日新月异的姿态逐步兴起。

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与深圳市南山区共同签订《深汕特别合作区(南山)高新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落地,一批具有高新技术、规模品牌、发展前景的产业项目入驻,“南山总部+深汕基地”的先进制造产业高地正在形成,深汕特别合作区进入大开发大建设提速阶段。

打造一区一镇一港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先行制造集聚区,金科特种材料生产基地车间流水线上,一排排高达10米的漏斗状设备下,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作业,4条生产线上一派忙碌景象。

“公司已经逐步回归正轨,产能已恢复100%。”该基地总经理吕伟力告诉记者,基地由深圳市金科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是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装备集聚区的主要项目之一,生产用于消费电池、动力和储能电池等产业的碳纳米管和碳纳米管导电浆料。每月可生产160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年产值预计4000多万元。

金科特种材料生产基地建设得益于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平台带动产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布局。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积极推动重大项目、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规模集聚项目“三个优先”,重点打造好“一区一镇一港”。

鹅埠片区是深汕特别合作区聚焦发展的先行区,规划打造先进产业集聚区,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细分行业,加快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目前,腾讯华南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等项目已在这里安家落户。

“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创新引领,正积极推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高质量发展,已拿出13.5平方公里土地,建设全国最大的机器人小镇,抢占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打造从前端研发设计到终端应用、展示功能的机器人全产业链科技小镇。”深汕特别合作区科创经济服务局局长吴君灵介绍,2019年深汕特别合作区深汕湾机器人小镇被纳入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示范区和三大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目前,小镇已引进11家实体机器人企业,以及深汕湾科技城、锐博特创新基地等2个平台项目,储备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赛迪研究院、中航联创等20多家优质企业。13个引进项目总占地29.25万平方米,总投资74.68亿元。

在重点打造一区一镇的同时,还有一个海洋智慧港。负责项目投资兴建的广东深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建安介绍,海洋智慧港项目以研发、商业、办公、展览为主题,围绕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战略,构建一个先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产业集聚标杆示范项目。重点以“海洋+科技”模式着力打造海洋新兴产业链,以海洋科技产业与人工智能产业为核心重点发展水下机器人、无人船、无人水声探测器、深海传感器、海洋大数据等关键装备和技术,吸引海洋高等院校、科研所落户,建设海洋科研中心、成果孵化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聚的发展基地。钟建安表示,海洋智慧港项目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78万平方米。目前,办公楼及展示中心部分已经完工。

构筑完整产业链条

“生产飞机发动机涡轮就是‘刀尖上的舞蹈’。经过试制和研发,产品已经试投产了。”落地在鹅埠产业集聚区的万泽精密铸造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元春介绍,该生产基地已建成包括年产高温合金母合金150吨、高温合金粉末120吨、高温合金粉末涡轮盘200件的多条生产线,主要生产航空发动机单晶/定向叶片、高温合金母合金、高温合金粉末、航空发动机粉末盘等系列航空发动机所需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打通全产业链。

万泽精密铸造的引进是深汕特别合作区背靠深圳,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细分行业,推动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19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年接洽企业420余家,实地走访企业82家,完成专家评审项目34个,引进重点产业项目21个。截至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供地产业项目达89个,其中82个来自深圳,已投产项目26个,已动工建设项目34个,已供地未动工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超过49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达900亿元、预计年税收约67亿元,将提供6.3万个就业岗位。

“深汕特别合作区希望加快形成电子设备及电子产品制造业、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条,打造一流产业新城。”吴君灵介绍,如今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已初具雏形。

吴君灵表示,合作区努力打造深圳市先进制造集中承载区,着力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积极推动深圳本土制造企业在合作区新设主力工厂,力推“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智慧+运用”发展模式。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产业之兴,新城之兴,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生态和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合作区的助力下,租赁隔离场所、购置防疫物资有补贴,企业增产增效有奖励等系列政策为企业复工复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支持。”吕伟力表示。

为助力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达产,深汕特别合作区在用好用足深圳“惠企十六条”的同时,推出支持企业有序复工补贴、租赁隔离场所补贴、购置防疫物资补贴、劳动用工支持补贴、减免物业租金、贷款贴息支持、企业增产增效奖励、保障重点投资项目建设、加强复工复产服务、加强法律援助服务等暖企政策“硬十条”,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流动资金等具体困难。

负责投资营建深汕湾科技城机器人小镇的广东特建发东部投资有限公司财务经理刘峰告诉记者:“深汕特别合作区税务局发现公司账上有增值税留抵退税税额560万元,主动打电话给企业,辅导我们通过网上办理申请退税。2个工作日内我们就收到了这笔款项。”

这仅仅是深汕特别合作区在营商环境税务服务方面的一个缩影。统计显示,2019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减税降费1.1亿元,占全年组织税费收入的13.7%,为企业节省了“真金白银”,税收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邹剑雄介绍,2020年深圳税务将实现纳税人90%以上主要涉税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建设智慧电子税务局,强化税企互动,全面推广应用“@深税”移动办税平台,实现347项业务无纸化办理、网上申报率提升到99%。

“税务部门还将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飞地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创新税收征管体制机制,确保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给力,努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高质量发展。”邹剑雄表示,相信随着产业布局的完成、体制机制的完善,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重大机遇,深汕特别合作区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成为深圳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今年深汕合作区营商环境还将进一步优化升级。”吴君灵表示,深汕合作区将积极打造“企业没有事、政府不插手,企业有好事、政府不伸手,企业有难事、政府不放手”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效能,完成全面建立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及通报制度、成立企业服务中心、推动开展金融服务等,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