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河北唐山考察工作时,作出了“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重要支点”的重要指示;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唐山,要求唐山按照“三个努力建成”目标,再接再厉、不懈努力,使这座英雄城市再创辉煌。作为渤海之滨的工业老城、世界知名的钢铁重镇、毗邻京津的区域中心城市,河北唐山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方位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是解决唐山发展难题的金钥匙。”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书记张古江说。
从背海到向海——
打造开放新高地
“日本松下集团在中国布局了近百家企业,唐山松下是其中最优秀的一家。”唐山松下产业机器人公司副总经理陈颉说,2019年,他们开发出智能焊接云管理系统,让每台焊接设备都像手机一样,加入一张工业级的SIM卡,从生产焊机到提供智能焊接解决方案,这样的设备已经销往全国各地。
截至2019年底,已有来自东北亚国家的75家外资企业落户唐山,唐山已成为河北省日韩企业最大集聚地。
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窗口,最大的动能、最重要的路径是开放。记者在唐山曹妃甸港口采访时看到,一艘艘满载着货物的巨轮停靠在码头,高大的吊装设备加紧卸货。2010年以来,唐山港陆续开通国际航线132条,通达世界190余个主要港口,实现对中国沿海主要港口及日韩10个基本港和日本26个偏港的全覆盖;先后开通20条集装箱班列,日韩货物实现水铁联运,“日韩中蒙”过境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营。
随着综合贸易大港潜能加速释放,利用外资逐步成为唐山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环。10年来,唐山实际利用外资由2010年的8.8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8亿美元,年均增长8.3%,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38.1亿美元。得益于区位优势,在唐山,以日韩为主的东北亚外资企业增长较快,爱信精机、住友建机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入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早在2月份,位于唐山开平高新区的住友建机(唐山)有限公司等日资企业就率先复工复产。住友建机(唐山)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桥秀树认为,无论是营商环境还是区位、资源、产业等方面,唐山都颇具优势,“对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合作经济窗口城市充满信心”。
截至目前,唐山已建成了高新区日资装备制造产业园、开平高新区日资产业园、曹妃甸中日韩循环示范基地,借助外企的科技、产业、资本、市场等优势,唐山培育形成了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优势。
从制造到智造——
由“重粗黑”变“轻精绿”
6月8日,由河钢集团唐钢公司自主研发的捞渣机器人在该企业高强汽车板5号镀锌线正式“上岗”。
“机器人不仅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更提升了产品质量稳定性。”唐钢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谷田说,该机器人可实现5种捞渣模式自由切换,机械手臂还可自动寻找、更换空捞渣工具,实现无间断循环倒渣,保持废渣斗的平整度。
唐钢公司是唐山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钢铁产业是唐山的传统支柱产业。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近10年来,唐山对传统产业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日渐崛起。
记者从唐山市发改委了解到,2013年以来,唐山累计化解炼钢产能5689.8万吨、炼铁产能3280万吨,钢铁冶炼企业由54家减少至30家。虽然数量减少了,但通过产能压减,唐山的钢铁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2019年唐山钢铁行业实现利润380.4亿元,是2012年的17倍。
同时,为了优化产业布局,唐山着力推进钢铁、重型装备制造、化工、陶瓷等制造业向沿海地区聚集,打造特色海洋产业集群。目前,唐钢、唐银等钢铁企业向沿海搬迁减量置换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主城区280家陶瓷企业全部关停搬迁,生产力向沿海布局取得重大进展。
2018年9月,唐山作出决定,支持钢铁企业优化新布局、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军新产业,加快钢铁企业向智能高端转型,向新兴产业进军。在此背景下,河钢唐钢、津西、鑫达、燕山等一批传统钢铁企业转投新材料、集成电路、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2019年,精品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等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信重工开诚智能公司生产的防疫消毒机器人,在武汉、洛阳等地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伦登风机公司生产的十几款负压产品广泛用于负压救护车、负压病房;汇中仪表公司生产的智能水表产品通过用水量数据,用于人员摸排。
通过调旧育新,唐山工业由重变轻、由粗变精、由黑变绿,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工业总量达到3241.3亿元,较2010年增长33.5%;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49家,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2家,超百亿元企业达到22家,较2010年分别增长48家、18家和22家。
10年来的工业转型,为唐山应对疫情影响打下坚实基础。前5个月,唐山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两项指标增速均居河北省首位。
从承接到协同——
融入首都经济圈
在位于唐山曹妃甸区的首钢京唐公司炼钢主控室,一字排开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炼钢作业的清晰画面,工作人员只需点击鼠标就能完成加料、配料、脱硫脱磷脱碳等整个过程控制,真正实现了“一键炼钢”。
“搬迁到曹妃甸后,新厂完全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设计建设,临海靠港使企业每年运费成本降低8亿多元。”首钢京唐公司制造部副部长鲍成人介绍,通过搬迁调整,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产品结构正加快由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目前,公司产品定位于发展精品板材,家电板实现了产品品种全覆盖,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汽车板具备IF钢、高强汽车板、镀锌汽车板生产能力,实现了整车供货。
“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项目对接。更重要的是在对接中培育新力量,寻找转型方向。”唐山市发改委主任郝志军说,2014年以来,唐山共实施与京津合作亿元以上项目498项,总投资3904.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085.7亿元。这些项目涉及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超过60%,使唐山在对接京津过程中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同时,唐山着力打造“生活圈里京津唐”。在教育领域,唐山对接京津签约项目达140项,300余所学校与京津学校开展经常性交流;在医疗领域,唐山在北京673家医院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唐山强力推进“公转铁”项目,启动全域治水、清水润城工程,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9年,唐山市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70天,空气质量改善率达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