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生态环保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8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丰都倾力打造全国示范河湖——
龙河,打造生态人文示范之河
本报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通讯员 吴燕利
生态修复让重庆丰都的龙河两岸生机盎然。 林登舟摄(中经视觉)

2019年11月,龙河丰都段成为重庆市唯一一条被国家水利部纳入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名录的河流。丰都县第一时间成立示范河湖创建专项工作组,编制出台建设实施方案,对龙河展开系统、综合治理。如今,龙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绿色生态画卷逐渐铺展。

莽莽林海,滚滚绿浪;清清河流,蜿蜒山涧。来到重庆丰都县,从县城出发,驱车沿着龙河河谷前行,目之所及,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龙河是丰都人民的“母亲河”,也是见证了丰都古老文明变迁的历史之河、文化之河。这条发端于武陵山七曜山脉的河流,在丰都县境内全长62.5公里,流域面积接近1300平方公里,自东向西流经多个乡镇后汇入长江,是长江右岸一级支流。2019年11月,龙河丰都段被水利部纳入全国示范河湖建设名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龙河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绿色生态画卷开始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

水岸共治,全民共管

下午4点刚过,山里的阳光依然强烈。在丰都县包鸾镇白果园村,47岁的村民郑海波忙完家里的农活后,拎着钳子和竹筐出门了:“走,巡河去!”

郑海波的“责任田”就在家门口,一段长度接近3公里的龙河河道。自从今年被聘为龙河管护员以后,巡河护河就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主要任务就是捡拾河道上的少量垃圾,劝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郑海波说,保护龙河生态已成为丰都人的自觉行动,如今河道两岸的垃圾越来越少,自己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起来。

在龙河丰都段,像郑海波这样的河道管护员共有100多名。“不仅有人管,还要管得好。”丰都县河长办工作人员黄山告诉记者,丰都实现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全覆盖,并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巡河护河,形成了常态化巡河、全民化护河的良好局面。据介绍,通过全面治理,龙河丰都段实现了23.6公里水域22年常年断流的历史性终结,龙河水质持续向好,汇入长江的水质总体稳定在Ⅱ类。

河水治理,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对于龙河的治理,丰都推行“水岸共治”,既“治水”也“绿岸”。近年来,丰都一方面开展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城镇生活垃圾污水等多项生态治理专项行动,搬迁关闭了23家工矿企业、55家生猪养殖场,实现了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在龙河两岸恢复植被595亩,造林1300亩,并完成150亩的沿龙河临泽工程和消落区恢复项目,使龙河岸线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清水长流,河湖长治。黄山说,丰都县当前正进一步加强上下游联合监测、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等工作,探索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形成龙河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丰都县还通过建设“智慧河长”平台,整合国土、交通、环保、林业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利用大数据、云平台、水质在线监测等科技手段,对境内所有水域进行遥感动态监测,让河长巡河、公众监督、流域长效管理更加智慧便捷。

人水和谐,产业兴旺

廖玉兰曾经外出打工10多年,去年,她和丈夫回到了老家丰都三建乡绿春坝村,并在这个距离县城30公里的村子开了一家农家乐。“把原来闲置的老房子简单装修了一下,生意好的时候,20张桌子坐得满满的。”廖玉兰说。

当初为什么离开?用廖玉兰的话说,自己也是被“逼”无奈,看天吃饭不如进城打工。

三建乡位于龙河丰都段的中游地带,绿春坝村就在龙河左岸,靠山临河,曾经是当地出了名的穷村。“以前的龙河,河滩荒芜,杂草丛生,加上交通不便,一家人守着几亩荒地,耕种几十年,生活很艰难。”

为什么又回来?“村里走上了生态路,我们靠生态来致富。”廖玉兰说。

原来,三建乡这几年在修复龙河生态和完善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引进企业在绿春坝村打造了500多亩集花卉景观、特色文化、乡村民宿于一体的农旅融合花卉产业园,让当地很多村民都从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家乡的新变化吸引了不少像廖玉兰这样的外出打工者回乡创业。

站在绿春坝村高处眺望,龙河蜿蜒,开阔的河面清波荡漾,两岸花木繁盛,偶有白鹭翩然飞舞。“去年10月开始,我们在绿春坝村实施生态修复和民宿项目,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十几户民宿已经开门迎客。”三建乡乡长任正义告诉记者,这里的民宿一到周末都是客满状态,“游客都是冲着龙河两岸美丽的生态景致而来”。

水清景美,游人如织。丰都以“生态”为底色,“发展”为主调,通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的发展,以河道水生态景观建设带动沿线乡村经济发展,让龙河成了造福群众的景观带、旅游带、经济带。

距离绿春坝村不远,就是龙河国家湿地公园。这个规划面积1514公顷的湿地公园内,绿草茵茵、水鸟嬉戏,观景台上不少游客和市民正驻足远眺。“随着龙河生态修复,湿地内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和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丰都县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余锋说,丰都县正在对湿地公园进行配套设施的优化提升,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空间。

守护文脉,传承发展

一有空闲时间,丰都县龙河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林森就背着相机,满山满村转悠,探寻那些被人遗忘的历史遗迹。弯弯陡陡的山间小道,草木丛生的林间野地,林森走起来轻车熟路。这些路,他已经走了35年,搜集整理出来的资料有厚厚的几十本。

“有时一个转身,就可能与文物古迹不期而遇。”林森告诉记者,龙河流域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早在1986年,他就在山间石板上发现了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线刻画,现被收藏于丰都县双桂山道子亭。

川流不息的龙河不仅滋润了两岸肥沃的土地,更孕育了悠久而独特的历史文化。“这是一条古老的河流,更是一条文明的河流,流淌着巴渝文化的前世今生。”丰都县文管所所长刘萍说,龙河丰都段沿岸至今仍然保留着包括巴盐古道、文庙村关口古迹群、观音寺崖棺、栗子寨、石堡古塔等在内的一批历史文化古迹遗产。

如何在保护好生态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并利用好龙河沿线文化遗产,是丰都县委、县政府思考的重点。丰都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米庆元说,沿龙河而生的文化遗产,是丰都县的宝贵财富。丰都县正在深入梳理龙河文化资源,加大宣传保护力度,进一步提升龙河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水平。

而今,在丰都,通过构建生态廊道与特色文化景点,龙河两岸曾经散落的遗迹和文物开始串联起来,古老的龙河向人们展示出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发展之美,焕发出勃勃生机。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