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广告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7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发展绘就幸福大西宁
第五届绿色发展论坛暨2020西宁城市发展投资洽谈会圆满成功
城洽会签约仪式
新华联
北山美丽园
持续绿色生态发展的西宁

清晨,环卫工人李海平穿戴好工作服,驾驶着清扫车开启了一天的“城市修容”工作,在他眼里幸福就是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干净整洁的路面上折射出的颜色;正午时分阳光有些燥热,赵国兴老人领着老伴乘坐小区里刚安好的电梯来到了社区的幸福食堂,一碗可口又热乎的饭菜让老人们连连夸赞,在赵国兴老人眼里幸福就是晚年生活有保障,一家人围炉笑谈下传递出的声音;华灯初上的夜晚,交警曹正站在车水马龙的路口指挥交通,在他眼里幸福就是四通八达的路网联通了每一个回家人的路……

幸福西宁,已成为共识!绿色发展,是奋进基调!2016年8月以来,西宁市委及时作出“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决策部署,将6540亩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园博园为代表的决策部署强化了发展理念样板的说服力,以高性能碳纤维、4.5微米超薄铜箔等若干产业领域“隐形冠军”为代表的产业项目强化了产业路径样板的辐射力,以新华联国际旅游城(海洋馆)、熊猫馆、市民中心(冰球馆)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强化了城市风貌样板的影响力,以地方党委专门负责协调推动绿色发展的市县(区)绿色发展委员会、《西宁市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代表的制度变革强化了制度环境的内动力,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荣获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第二名,走出了一条在经济欠发达、生态脆弱地区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

2017年,西宁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战略部署再升华,一个以“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新时代幸福西宁”的总目标让发展的触角纵向伸长,横向延深。一项项举措、一个个具体行动,生动展现着“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

绿色为基调

在绿色的描绘上,西宁下笔有力却从不一蹴而就;在细节的刻画上,西宁精雕细琢从不以点带面;对未来的谋划,西宁充满信心,落笔坚定。

7月盛夏的西宁,与全国和世界有着一场约会!这是一场着眼现在又放眼未来的盛会。7月23日,第五届绿色发展论坛暨2020西宁城市发展投资洽谈会顺利召开,首次将展会搬上云端,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却收获了更多的点赞。扫码进入小程序,一条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成果展时光隧道会立即将你带入展会现场,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板块中,幸福西宁·绿色交通、园博园、西堡森林公园跃然眼前;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板块中,智享未来的互动体验,会让你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生产生活变化……

利用“云招商”平台,总投资1785.21亿元的19类211个重点项目首次亮相“云端会客厅”,招商项目线上就能洽谈。城洽会首日,立足建设现代高原美丽幸福“大西宁”,突出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重点围绕锂电、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以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商贸流通、房地产开发等领域寻求新突破,累计签约项目35项,总签约资金316亿元。

粗放中有细琢

【生态篇】西宁的生态定力,体现在每一行每一业的擘画。启动实施总面积217平方公里的西堡生态森林公园建设,南北山森林覆盖率达到79%,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5.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在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中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为西北地区率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双荣誉的省会城市。将甘河工业园区6540亩的工业用地用于建设“园博园”,相当于放弃了每年17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制订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优良率从2015年的77.5%上升到2019年的86%,连续五年在西北省会城市排名领先,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位居中上,“好空气”已成为新时代幸福西宁的“标配”……生态之笔改变的不仅是城市底色,更带来了百姓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脱贫篇】走进大通县斜沟乡大业坝村村民陈海光家中,忙完农活的他迫不急待地拧开了院子的水龙头,清澈甘甜的自来水瞬间哗哗地流了出来,他接水洗了把脸,顿感神清气爽。从曾经吃水难到吃上水,再到如今吃上安全干净的放心水,涓涓清流正改变着乡村群众的生活。村民用上清洁自来水,喝上了优质水;农村产业发展有了水源保证,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西宁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制定了“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紧紧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根本性问题,瞄准“两不愁、三保障”减贫标准,高位推进、压实责任、靶向施策、民生兜底、补齐短板、凝聚合力,狠抓问题整改和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打出了一套“组合拳”。经过2016年至2018年集中攻坚,6.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330个贫困村全面退出,三县顺利“摘帽”,2019年建档立卡系统563人全面脱贫,西宁市实现绝对贫困“清零”。

【发展篇】西宁锂电池、西宁中藏药、西宁有机肥、西宁光纤……一个个“智能制造”的缩影,一个个西宁企业破浪前行的身姿,都在为世人展示着“西宁制造”升级为“西宁智造”的魅力,让人感受到的是西宁重点产业发展的灼热温度。

从一片空白到熠熠生辉,从名不见经传到蜚声全球,一股“绿色制造”的大潮正在青藏高原大地奋力涌起,引领着西宁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绿色增长。

近几年西宁聚焦“锂电、光伏光热、有色合金高新材料、特色化工、生物医药和高原动植物资源精深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千亿元锂电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光伏制造中心已具雏形,成功入选首批5G覆盖城市名单,光伏、锂电技术创新以及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市产业向绿色化、信息化方向加速迈进。凭借从零开始的创新精神,西宁的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逐渐形成气候,西宁正在大踏步迈向先进制造业集群。

未来更可期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

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崛起。

当生态修复改变了北川河原本脏乱差的面貌;当城市修补工作涉及到了老旧楼院,遍布到了公园绿地;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响彻村庄,花海山庄、特色农产品产业蓬勃发展;当绿色发展的基调起笔西宁,大手笔的涂涂画画,细小之处的精心雕琢,一副山川秀美、宜居宜业的西宁画卷徐徐展开……如今,加快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成为新时代幸福西宁未来发展的“路线图”,也是西宁产业生态有力的印证。

“西宁?”

“西宁!”

原本一个缺林少绿的高原城市,如今却以仅占全省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省50%以上的经济增长贡献率,满眼所见之处即为风景。而曾经那个工业十分薄弱,在中国制造业版图上甚至找不到姓名的高原城市,如今早已和“高精尖”“绿色环保”画上了等号,直击当下,一部绿色工业发展的逆袭史叹为观止。

作为青海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公共服务基地,西宁以占全省1%的土地和39%的人口实现了全省45%的经济总量、36%的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和67%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90%的科研机构、83%的大专院校、45%的市场主体和62%的民营企业集中在西宁,这个全省人才、科技等各类资源集聚、创新创业环境优良、市场主体活跃的高原城市,因多元文化融合而瑰丽,因谋求稳健发展而生辉,未来,更值得期待。

(数据来源:西宁市委宣传部)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