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潺潺,鲜花吐芳争艳,藏式小楼成排连片,游客居民你来我往,怡然自得。走进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古尔沟镇丘地村,仿佛走进一座藏族文化博物馆,又仿佛进入一个热门景区。
这里既是一个藏族村落,也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一个大型藏族文化传习基地。
在街头一片阴凉处,藏族老大妈泽郎斯满正与几位姐妹一边聊天,一边用传统的织机把五色彩线编织成藏族传统手工艺品“花带”。泽郎斯满大妈告诉记者,随着旅游发展,花带、头帕这些过去只在藏族流行的服饰,慢慢变成了旅游纪念品,深受欢迎。她利用做家务的空闲时间编织花带,一个月可以织三四条,每条可以卖到1000多元。目前全村有5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参与编织花带等工艺品。
在街道两边,客栈、民宿、旅游特产店一家接着一家。“新明藏餐”的经营者肖新明介绍,便利的交通、海拔2000多米的凉爽气候、山清水秀的环境,以及富有特色的藏餐等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我们家客栈是村里规模比较小的,只有8间客房,每年纯收入也就四五万元。”肖新明说,这并不是他们家所有的收入,还有养殖加上村里集体产业的分红。
说起丘地村的变化,曾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三郎乓十分感慨,“丘地村过去以种植青稞、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能有今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三郎乓说,前些年,当地修建电站全村移民搬迁,村里没有把移民补偿款分光吃光,而是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重点念好兴办集体牧场、投资水电开发、发展乡村旅游“三本经”,到2019年,丘地村成功创建3A级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780元。
与其他村分散放牧不同,丘地村兴办集体牧场,实现牦牛集中养殖和统一经营,让群众从集体牧场获得“分红”的同时,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拓宽增收渠道。集体牧场牦牛由最初的存栏700余头发展到2019年底存栏1600余头,去年出栏350余头,经济收益达200多万元。
之后,又利用集体牧场的积累和征地补偿,采取由村集体和村民个人融资入股的方式,与相关投资方合作修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使丘地村村集体年均收入超过120万元,村民每年人均分红达4600元以上,水电站“分红”成为群众稳定的收入来源。
近些年,村里借助乡村振兴的机会,建立了“丘地村藏家乐乡村旅游合作社”,经过几年的探索,丘地村发展成为小有名气的温泉康养度假区、藏寨民俗风情体验区和户外登山探险宿营地,逐步形成了品藏餐、住藏房、购特产、田园采集、赏民俗歌舞等丰富的旅游产品。如今,村民人均年旅游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