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能源产业是河北张家口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立足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张家口通过引进外地优势企业和引导本土创新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装备,已初步形成了智能风机、高效光伏组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等装备产业生产链条,多个产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性、实用性、实效性的有机统一。互为基础的发展体系,实现了多个产业齐头并进。
入夏,正是可再生能源工程施工的大好时节。在河北张家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的金风科技有限公司一派繁忙景象,在该公司中控台展示屏上,十多个风电项目,成千上万台风机尽收眼底。
金风科技河北公司总经理谭亮告诉记者:“这个智能化控制平台建立在装备制造、能源开发、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有了它,公司一年生产多少台风机,哪个风电场产生多少电力,哪台风机出现故障都能即时掌控。这对企业精细管理、节省人力物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金风科技河北公司通过智能化、信息化开发利用,实现了装备制造、新能源开发、智能化发展的有机结合,仅仅是张家口多个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产业融合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动向和新趋势,其重要功能就是推动区域内多个产业间形成共同的技术和市场基础,进而推进整个产业由低级向高级攀升,使区域多个产业发展形成变和为积的效益。因此,这项工作抓得越早,主动越大,抓得越实,效益越丰。”张家口市委书记回建这样表示。
建立互为基础产业链条
张家口是老工业基地之一,尤其是能源原材料工业一度为城市的原始积累创造了一定条件,但随着社会发展,也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负担。特别是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确定张家口为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这就对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标准建设“两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成了当务之急。
张家口市委、市政府通过深入调查和审慎思考,将新型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等七大产业确定为张家口重点发展的重点产业。
其中,新型能源产业是张家口最具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作为国家唯一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全市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各种生物质资源年产量达200万吨以上。立足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张家口通过引进外地优势和引导本土创新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装备,引进金风科技、艾朗叶片、天津中环、浙江运达、亿华通等国内外知名新型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并顺利投产,已初步形成了智能风机、高效光伏组件、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产业等装备产业生产链条,使本土配套率达到90%以上。这样不仅使本地装备产业增加了数十亿元产值,同时由于装备产业完善,使可再生能源体系实现就近配套,高耗能企业实现了低成本增效,新能源企业减少了配套成本,赢得了市场空间,多个产业体系实现了经济性、实用性、实效性有机统一。
通过互为基础的发展体系,多个产业实现齐头并进。截至今年上半年,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装机1536万千瓦,并网1415.5万千瓦,比2015年底的846万千瓦增长了80%以上。大数据产业也通过同样的基础支撑,阿里、腾讯、秦淮等数十家企业已经先后落户张家口,签约项目总金额已超过千亿元。
培育相互支撑产业体系
近段时间,总投资60亿元的秦淮数据产业项目好事连连,抖音短视频、今日头条等多家新媒体云计算服务商相继入驻。
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获利。秦淮数据公司创始人、总裁居静表示:“我们选择在张家口建设大数据产业项目,除了看中其紧邻京津、交通便利、应用方便等条件外,更看重的是这里气候环境适宜,而且新能源配套供给充足,能够为大数据这种高耗能产业提供强大的电力支撑,能为企业减少大量生产成本。”
“推进多产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形成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更要取得相互支撑的产业优势。”据张家口能源局局长郭俊峰介绍,张家口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最大难题不是装机发电,而是能源消纳。这当中就近消纳和远程消纳所产生的成本大不相同。我们通过域内多产融合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装备制造和大数据产业都是高耗能产业,产业规模越大,越能促进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
据业内人士测算,每10万台服务器一年耗电量约3亿千瓦时电。张家口规划建设1000万台大数据服务器,每年能源消耗将达300亿千瓦时,带动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并转化为经济的显著效益。
就近配套不仅能够让供电企业较少远途输送,减少其成本投入,还可以减少电网由于需要平衡供电而出现的弃能现象。既能大大降低成本,也可为用电企业提供优惠电价,可谓一举多得。
近两年,张家口在国家支持下,建立了“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成功将可再生能源电力纳入电力市场直接交易,实现了可再生能源对大数据、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电采暖以及冬奥场馆等领域的全覆盖。
通过相互支撑,张家口形成了多产业互动局面,尤其是大智移云产业更是突飞猛进。目前,全市已签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阿里巴巴、腾讯、秦淮等一批大数据企业,已投入运营大数据中心9个,投入运营服务器72万台。据张家口工信部门负责人介绍,通过这种融合发展,力争利用3年到7年时间,将张家口市打造成为世界级超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产业集群。计划到2025年服务器达到500万台,并具备千万台级承载能力,大数据及关联产业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
产业良性互动基本形成
“合闸,执行!”今年6月29日上午10时,随着运行人员一声令下,张北换流站阀厅内的刀闸和4座直流断路器顺利合闸,主控室监控大屏上的光伏功率曲线开始逐步上升,张北柔直工程正式投运,源自张家口的绿色电力正式接入北京电网。
冀北电力建设部主任田生林表示:“这是投资125亿元建设的全球最大容量智能电网,它不仅同时突破了柔性直流电网构建、容量提升、可靠性提升三大难题,在技术上也创造了世界上最大容量交流耗能装置、最高电压等级、最大输送能力直流电缆等12项世界第一。它的建成不仅将张家口2000多个发电机构连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还包括偏远乡村的1110座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向北京输送140亿千瓦时绿色电力。拉动了当地600亿元的风、光发电投资。”
“实现多产融合,不仅能够节省资源,节约资金,同时还能相互促进和相互提升。”在这种理念推动下,张家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产业层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行动紧锣密鼓。目前,已在张北、怀来、宣化、下花园等电力发达县区建设了功能完善、相互配套的云计算、云存储中心,全面推进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慧电网、风光储输等产业项目建设。据初步统计,近3年张家口共获批多能互补、“互联网+”和百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等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23个,总投资接近千亿元。
相互提升让张家口获得了许许多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一个智慧电网,让全市1700多座农村光伏扶贫电站实现了一个中控台智能集中控制,如果按每个电站减少一名管理人员计算,一年就能给全市节约人工费用3000万元以上。
张家口产业良性互动已经基本形成,促进产业轻装前进,目前3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呼之欲出。互为基础,相互支撑,共同提升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张家口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基础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