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距离震中100多公里外的北京、天津、辽宁等地区都有明显震感。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举行的地震情况通报会介绍,古冶5.1级地震属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且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可能会持续上百年。为何唐山大地震已过去44年,还会有余震?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据悉,古冶区位于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的破裂带上,此次古冶5.1级地震也发生在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区内。根据目前的观测资料和震例分析,专家会商认为,此次唐山古冶5.1级地震属于唐山老震区一次正常的地震起伏活动,短期内老震区再次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而像古冶区这样的震动在唐山并不少见。数据显示,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序列目前共发生4级以上余震332次,其中4.0级至4.9级300次,5.0级至5.9级29次,6.0级至6.9级2次,7.0级以上1次。
专家分析称,唐山7.8级地震序列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以最后的一次6级以上余震即1977年5月12日天津汉沽6.2级地震为界。一是从1976年7月28日7.8级地震到1977年5月12日6.2级地震,唐山震区共发生5级以上余震27次,平均1个月发生2.8次5级以上地震;二是1977年5月12日6.2级地震后,唐山7.8级地震余震活动明显衰减,仅发生5级以上余震5次,平均8.6年1次5级以上地震。此次河北唐山古冶5.1级地震距离上一次5级以上余震约25年,为唐山7.8级地震序列的一次5级余震起伏活动。
唐山大地震发生40多年后为何还会出现5级以上余震?“余震持续时间跟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主震震级大小,主震震级越大,余震持续时间越长。”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总工程师蒋海昆解释说,根据初步研究结果,余震活动持续时间实际上和地震构造加载速率相关,构造加载速率越快,余震衰减越快。中国大陆东部和西部比起来,唐山地区地质构造加载速率非常慢,所以唐山大地震的余震持续时间也非常长,甚至会持续上百年。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副主任刘杰补充道,根据全球相关研究成果,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一般是主震构造加载活动即主震孕育时间的10%左右,唐山大地震孕育时间达数千年,“所以唐山余震区余震活动持续上百年是比较正常的”。
另据《自然》杂志2009年11月5日发表的文章表明,板缘地震衰减比较快,可能只需几天或十几天时间,板内地震衰减会比较慢,可能延续数百年,这项研究结果是国际认可的。唐山大地震属于板内地震,因此延续至今完全有可能。
那么,唐山大地震的余震会对北京地震活动产生影响吗?刘杰指出,唐山大地震余震区长轴达140公里,覆盖河北、天津等地,余震区活动虽然会影响到首都圈,但北京市并不在余震区内。
对此,北京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地震震中距离北京市中心约180千米,根据历史震例和物理模型分析,由于距离较远且震级不大,本次地震不会对北京的地壳应力应变和地震活动产生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