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城市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7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两江新区创新研发新型雨水管理模式——
提升城市内在生命力
本报记者 冉瑞成 吴陆牧 通讯员 吴燕利
图为重庆两江新区新科国际海绵城市广场。该广场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等技术打造了一个微型海绵体。 (资料图片)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近几年加快步伐建设海绵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提升城市内在生命力。两江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涵盖居住小区、城市道路,还有公共建筑、公园广场项目。

通过智慧海绵城市管理系统,实时对海绵设施运行情况监测、在线预警内涝风险点、预警水位变化、监督污染偷排现象、实现实时监控、实时分析、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全方位协助海绵城市建设管控。

近日,重庆两江新区新科国际海绵城市广场正式投用,与普通广场不一样的是,该广场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技术打造了一个微型海绵体,这种新型海绵体能够良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下雨时吸水,平时蓄水、净水,干旱时释水,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同时有效降低地表径流,将70%的雨水就地消纳和使用,这是自重庆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创新研发的新型雨水管理模式。近几年来,重庆加快步伐建设海绵城市,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提升城市内在生命力。

“快排缓释”吸水防涝

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雨急坡陡径流快,土薄高湿持水难,在降雨集中季节,一旦发生暴雨,低洼点极易发生内涝,这对城市管理是一个高难度的考验。作为典型山地城市的代表,2015年,两江新区悦来新城入选国家第一批16座海绵试点城市之一。从此,悦来新城肩负起探索适合重庆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这一使命。

烈日之下,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表面看上去与别的建筑并没有太大差别。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这片区域的四周暗藏了种种“玄机”。

“国博片区存在易涝点,并且与滨江公园独立成体系,所以建设方向是以径流峰值削减和雨水资源回用为主,兼顾面源污染控制。”重庆悦来投资集团基础设施事业部部长胡军享介绍,在国博中心四周因地制宜布置了雨水塘、透水混凝土、蓄水池,用于控制各个方向的雨水径流,经过削峰和回用后,多余的雨水进入同茂大道雨水管,在末端部分被截留至滨江阶梯雨水湿地进行进一步净化,多余的雨水汇入长江支流嘉陵江,充分发挥了山地地形的优势,形成了“高水低用”“快排缓释”良性循环。

重庆悦来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菊梦介绍,悦来新城试点范围18.67平方公里,完工排水分区面积16.29平方公里,辐射会展公园、国博中心、滨江公园,已基本形成“连片效应”。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成后,初期雨水面源污染削减55%以上,规划蓝绿空间分别达到10%及50%,生态岸线率达到100%,充分实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效应有缓解”,河湖环境有效保护,生态品质显著提升。

“两江新区悦来新城探索出一条适用于山地地形的海绵城市路径。”胡军享称,中小雨径流区域以污染控制为核心,通过源头固土、迁移降速、高水低用,实现雨水节能回用;大中雨径流区域以量质调控为手段,保障清洁雨水入江;大暴雨径流区域以内涝防治为目标,降低城市洪涝灾害风险。

水资源可循环利用

与传统城市道路不透水、排涝压力大的路面不同,在悦来新城,大部分城市道路不仅能“吸水”,还能“补水”。记者在嘉岚路看到,道路两旁的豁口将雨水收集进入生物滞留带,雨水经阶梯型生物滞留带渗透到下层土壤,同时滋养生物滞留带内的植物景观。降雨时吸收、蓄水,干旱时将存储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同时还能起到削减径流污染物的作用,既实现了水资源可循环利用,又实现了生态环保绿色发展。

“在这里居住太舒服了,再热的‘火炉’重庆,也变得凉快了许多!”家住嘉悦江陵小区的居民李璐莹说。走进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楼顶种植的佛甲草和圆叶景天,据悉,这两种植物可用于吸热隔热,能够使屋顶地表温度降低7.93℃。

在雨水收集方面,小区采用整体浇筑透水混凝土,日常可吸纳70%的雨水,同时还带有5处雨水花园和网络状草沟,结合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及无路缘步道,形成了渗、滞、蓄、净的自然收水体系。同时,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势修建了3座蓄水池,形成相对独立的雨水回用系统,同步打造跌水景观。

两江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内容很丰富,不仅涵盖居住小区、城市道路,还有公共建筑、公园广场项目,位于悦来新城的会展公园,规划建设时也将海绵城市生态理念融入其中。记者走访时看到,公园中建有阶梯型排洪通道,利用水泵提升和植草沟转输,将“山顶水湾景观塘”和“广场景观塘”联动、上收下用,形成水体景观,为公园内创造了一个天然的模拟山水景观。

对于居住在悦来新城的人们来说,海绵城市建设将带来很多显而易见的便利。通过建设海绵城市,路面积水变少,市民小雨走路不湿鞋;用积存的雨水浇灌小区绿地,居民缴纳的公摊费用明显降低;悦来的水系变得更干净,居民在水边散步、玩耍也更舒适了;悦来新城公园绿地变多,空气也更清新了,居民散步、健身的去处更多了,悦来新城变得更加宜居。

记者了解到,未来3年,悦来新城将形成10个城市公园、6个绿廊、2个绿岛、2个广场,城市集中供能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新建停车位充电桩比例达10%,城市绿化率45%,污水收集处理率、环境噪音达标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均达100%,真正使悦来成为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之城。

大数据智能化管理

对于悦来新城来说,“智慧”不仅是标签和符号,更是自始至终坚守的方向和目标。在两江新区,“智慧海绵城市管理系统”助力海绵城市建设更快更得力。

位于悦来生态城门户位置的中心广场,周边商户密布云集,同时这里也是生态城交通枢纽中心和市民的休闲广场,广场四周的道路是生态城北侧径流排放的主要通道。通过前期的场地优化、径流通道建设,保证了行洪安全之后,再通过雨水净化系统控制径流污染,达到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

通过智慧海绵城市管理系统,悦来新城实现了海绵设施运行情况监测、在线预警内涝风险点、预警水位变化、监督污染偷排现象、实现实时监控、实时分析、预报预警、信息发布等功能,全方位协助海绵城市建设管控。

记者了解到,支撑悦来大数据监测与运转的是“海绵城市监测与信息平台”水环境分析系统,该系统能够在线监测水环境、水文、水生态、水位水量,能够兼顾区域径流、城市内涝等多方面数据,及时了解站点情况,追溯不达标区域,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监测整座城市每一个角落的水环境状态。截至目前,该平台已设立监测站点396个,监测数据总数达36541619条。

近日,“海绵城市监测与信息平台”内涝预测预警功能帮助相关职能部门即时采取措施,预防了城市内涝风险。借助“短时降雨预报数据”“网格化连续降雨预报数据”等精细化元素,平台模拟计算出未来2个小时内降雨条件下管网关键节点、地表径流变化和发展情况,预测出存在内涝风险的地点分布和风险程度,从根本上实现了将补救式应急处置向预防性风险管理转变。

大数据智能化管理极大程度地深化提高了海绵城市建设质量与水平。悦来投资集团按照“产、学、研、用”全生态产业链布局海绵城市4.0,成立了华悦生态研究院,助推两江新区“3311”产业体系中的新支柱产业——绿色环保产业,推动悦来国际会展城高质量发展,同时助力重庆海绵城市建设联动发展。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