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环保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板材之乡”生态优先
本报记者 陈发明 通讯员 甄彦芳

6月17日一大早,趁着天气凉爽,家住河北文安县城的姜素华带着家人来到左各庄镇富祥农庄采摘黄杏。

“上次到左各庄是3年前,有一次开车路过这里,闻见刺鼻的味道。”姜素华说,以前的左各庄镇因为板材企业多,污染严重,“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空气质量变得这么好了”。

记者从文安县大气办了解到,今年1月至5月,文安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45,较2016年同期下降33.7%;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56微克,较2016年同期下降40.8%;优良天数102天,优良天数占比67.1%。

有“中国板材之乡”之称的文安县是全国人造板生产四大基地之一,人造板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历经30年的发展,在左各庄镇、大柳河镇、滩里镇等区域分布着人造板生产企业2000余家、原料企业5000余家。由于产业起步早、门槛低、管理粗放,形成小规模、大群体、低水平、高污染的局面,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2017年4月,文安县人造板产业的“散乱污”问题被原环保部挂牌督办。随后的3个多月时间里,文安开展了综合整治大会战,停业整顿人造板生产企业2000余家,取缔粉料厂、劈板厂等原料加工厂5000余家,淘汰所有燃煤锅炉1529台。据统计,仅燃煤锅炉一项,文安县全年即可削减燃煤92.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736吨、氮氧化物2210.4吨、烟尘18420吨。

综合整治倒逼企业投入技改资金12亿元实施升级改造。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文安县还斥资2.6亿元,用于整体环境的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

经过综合整治,文安县原有的2000余家人造板企业整合提升为415家。企业数量虽然变少了,但产业发展质量却在不断提升。据了解,文安县人造板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由2016年的76家增加到2019年的110家,人造板产业的税收由2016年的1.17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4.16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比例从8.55%上升到18.76%。今年前5个月,仅100余家人造板规模以上企业纳税额就达1.126亿元。

“2017年,我们公司环保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锅炉改造和增加挥发性有机物粉尘收集设备投资。”文安县大地木业公司副总经理侯传宝说,2016年,企业生产胶合板只有300多万张,但经过环保改造后,2017年生产了750多万张,每张胶合板的利润也由过去的2元增加到10元左右。多生产450万张胶合板,利润就是4500多万元,1年时间就把环保投入收回来了。

侯传宝告诉记者,这主要是由于改用燃气锅炉后设备运行更稳定,故障率大大降低,产品质量得到优化。另外,过去大量存在的“散乱污”企业,成本低,以低价恶性竞争挤占市场,经过整治,让“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也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文安县,不仅天变蓝了,很多企业的发展理念也在变。走进左各庄镇华筑铝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工人正在加紧生产建筑用铝模板。相对于传统的胶合板,铝制模板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循环利用率更高,还可以走生产租赁的新路。

“我们以前也做胶合板,从2018年开始,陆续投入1亿多元,建起了铝模生产线。”华筑铝模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彬彬告诉记者,随着铝模在建筑领域的不断推广,企业的产品供不应求,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了9月份,“去年生产租赁收入有4000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8000万元”。

何彬彬说,之所以下决心一次性投入1亿多元让产品彻底转型,就是从2017年的环保整治中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能循环利用的铝模不仅让企业的利润更高,也更符合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