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康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西医结合抗疫,为世界贡献独特而宝贵的“中国经验”——
“抗疫良方”守护你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祝君壁
左图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一楼“华夏之光”展厅内,中药馆展区设置了针灸模拟体验,以供参观者学习了解。
下图 “大医精诚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上展出的防护服签满了国家中医医疗队战“疫”勇士们的名字。本报记者 祝君壁摄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今仍在全球肆虐,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与西医协同攻关、优势互补,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创造的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抗疫良方,彰显了“中国智慧”,为世界贡献了独特的“中国经验”。

患者认可源于疗效显著

6月11日,北京新增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打破了此前已50多天没有新增病例的平静。随后几天,确诊病例连续出现,全市新增确诊病例已超百例。

面对硬仗,6月16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第二批医疗队出征北京抗疫主战场——地坛医院。据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这支年轻的医疗队队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由2名医生、6名护士组成。队长李宇栋是中医学专业,队员温博是中西医结合专业。

“刚来的时候我体力很差,呼吸困难。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我每天都在好转。”北京地坛医院的患者王先生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与西医联手出击、战果辉煌。随着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不断更新,中医药的参与力度不断加大,全国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痊愈出院。

让我们来看看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组硬核数据:中西医结合治疗转重率低于西医治疗转重率11.4%,死亡风险降低超80%;中医药使用覆盖率达到91.5%,总体有效率在90%以上。而清肺排毒汤作为唯一一个通用方剂,成为此次疫情防控救治的有力武器。在湖北武汉,该方也是使用最多的方剂。自2020年2月5日以来,各定点医院、方舱医院、隔离点共收到配送汤剂39万袋,复方颗粒近50万剂。

张俊杰是第二批支援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回忆起数月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经历,令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患者追着找他要中药的事情。“当时我正在方舱医院值班,217床的患者担心当天喝不上中药,所以不停地来询问。”对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个场景很常见,患者的认可源于中西医结合的疗效显著。

“新冠病毒具有传播性强、隐秘性强、传染速度快等特点,发病时大多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目前,采取西医中核酸或抗体检测的方式进行确诊是最有效的诊断方式。”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中医治疗则是通过总结中医药治疗疾病的规律和经验,深入发掘古代经典名方,结合临床实践,筛选出疗效明显的‘三药三方’。除药物治疗以外,还采用针灸、耳穴压豆等非药物疗法。”

独特的“中国式”抗疫方案

疫情当前,医生或许是带给人们安全感最强的职业之一。最近,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的“大医精诚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展”就特别受民众喜爱。展览以实物、图文、音像等生动详实的资料,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医与西医白衣执甲、联手出击、战果辉煌、振奋人心的事迹。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没想到通过中西医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抗疫方法,在疫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伟涛是一名金融从业人员,对中医并不十分熟悉的他,参观完该展览后感触颇深,“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历史上中医药一直伴随着与疫情的抗争而发展。这次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没想到通过中西医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抗疫方法,在疫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的智慧和现代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都让我很感动。”

自西医传入中国以来,中医、西医一直共存、互补。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在多次疫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涌现出一批现代科学知识方法与古代用药经验相结合的科研成果。

“虽然中西医两种医学体系存在着明显差异,但两者有机结合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谈到中西医结合在疫情防控中的情况时表示,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国用了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迅速控制住了疫情,并降低了新冠肺炎致死率,“这与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和全程参与是分不开的,成为这次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中西医是两套不同的医学体系,各有优势,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疫情救治,中医药全程参与、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防治,“从疾病排查、隔离、防控、救治、预后等各个方面,中西医协作攻关、协同作战,打出了中西医结合救治的‘组合拳’。”

国医大师晁恩祥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医案精选》所作的序言中也写道: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治疗方面,要注重三因制宜,联系临床实际中西医并重,中医全程均可参与,尤其在恢复期中医药对改善肺功能、促进肺部炎症吸收、防止肺纤维化、改善感染后咳嗽及倦怠乏力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独特作用。

大疫当前,无问西东。中西医结合的中国式抗疫方案,充分发挥出西医“对症治疗”“生命支持”和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等优势,为世界贡献了独特而宝贵的“中国经验”。

中医需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

6月1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指出,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该项工作由各部委按职责分工负责,7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加强中西医结合’,就是要坚定中医药发展自信,突出特色优势,解决中医药发展‘弱小’的问题,让中医药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彰显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显著优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于文明表示,当前中医药学科、人才队伍、服务体系、中医药传承创新科技支撑布局以及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能力及水平还比较“弱小”,与西医药学科服务体系相比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加强、健全、完善的地方,还需要“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

“要加强‘中医药’这个体系,使之与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多,经济发展水平、医保支付能力及保障能力低的中国国情问题,才有助于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福祉。”于文明说。

对此张伯礼认为,中医药在充分发挥疫病防治独特作用的同时,确实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中医药在我国疾控体系中基本缺位,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机制还不畅通;中医院的基本建设、条件设施、人才储备等还不适应传染病防控需要;中医药疫病理论研究和科研基础薄弱,缺少临床专科和医学中心;全行业没有P3实验室等。”

中医药学既传统、又现代,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将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强健全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布局支撑能力,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于文明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