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歌声声采花节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赵 梅
采花节是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镇富有民族特色的端午风俗。
左图 采花姑娘在采花节上跳“朵迪舞”。
下图 采花姑娘互插枇杷花。本报记者 赵 梅摄

“采花节的那一天,采花姑娘赛天仙,山欢水笑舞翩跹,声声山歌皆祝愿啊,求儿育女是心愿,风调雨顺丰收年……”

采花节是位于甘肃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镇富有民族特色的端午风俗,是博峪藏族群众过端午节的独特方式。

一路花香,一路欢歌。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博峪镇村寨以村为单位举办采花节,祈祷风调雨顺、幸福安康。

结伴上花山

每年端午节,博峪镇村寨的人们都会早起,赶着提泉水、洗脸。采花节以“抢水”“采花”“祝福”3个部分构成,“抢水”是序幕。

博峪镇扎塔村党支部书记金看交早在一周前就安排好了采花节各项准备工作。农历五月初四日出前,金看交的大女儿旦卓玛和乡亲们纷纷赶到附近的山上抢泉水,他们在泉边洗脸、痛饮,再提水回家洗头、净身。传说这一天的山泉水有药性,洗浴可以免受蚊虫叮咬及各种疾病,饮用可以消病祛灾。

“抢水”结束后,各家父母都把女儿精心打扮起来。女子穿上当地的民族服饰,花衣裙挂上嵌有玛瑙的直径七八寸的银盘;头顶系上叠成多层的四方青色新头帕,用一条三指宽的彩色锦带箍起;头发编成很多个小辫子,垂至腰际,再绾成一条粗大的辫子。

当太阳从东山顶上冉冉升起的时候,男女老少都换好了节日的盛装,到寨口欢送要去“采花”的人们。

按风俗,每家都要有一名女子与陪同男子参加。远嫁外寨的年轻女子要回娘家,与娘家寨子里的姑娘们一同由自己的哥哥或弟弟陪同上山,若没有兄弟,可以让堂兄弟陪同。

“遥望高山群,飘着朵朵白云,那不是白云,是‘花神’在召唤。告别乡亲上花山哟,采回鲜花送亲人……”姑娘们在“噢唠”(领队)的带领下,围成半圈,唱起告别歌。

人们吹起唢呐,放起鞭炮,把采花队伍送出村庄。采花姑娘在小伙子们的护送下,过河爬坡,在蜿蜒的山路上前行,向几十里外的“花山”走去。

“什么花开白如雪?什么花开过端午?”“枇杷花开白如雪,芍药花开过端午……”姑娘们边走边唱着相互对答的上山歌。

一路上歌声不断,穿过丛林,越过山谷,直到百花盛开的采花点——刺儿坎。小伙子们插上新的木刀、木斧、木箭等敬花神,祈祷花神保护家乡风调雨顺、人畜平安。

随后,姑娘和小伙子们结伴走向鲜花盛开的山坡,一边唱歌,一边采摘艳丽的花朵。不一会儿,洁白的枇杷花、火红的杜鹃就插满了采花姑娘的头顶。

“美丽花山百花开,层层都是花神在。头层山坡兰花开,兰花一开牲畜乖;二层山坡红花开,红花一开米粮多;三层山坡枇杷开,枇杷盛开人免灾。”采花姑娘唱的采花歌在山间久久回荡着。

小伙子们唱着歌,攀上高高的山崖,折下一枝枝香柏,采挖野菜和药材,装进自己的背篓。傍晚时分,人们围着篝火,吃着美味,畅饮美酒,尽情唱歌、跳舞,往日寂静的山林洋溢着欢歌笑语。

“五色山花采到了,心中的祝愿诉尽了……”次日清晨,当东方露出鱼肚白时,人群在歌声中离开采花坪,踏上返回村寨的路。

祝福满村寨

村寨里的人早早来到博峪桥头等候,迎接远足跋涉回来的采花姑娘。

“酒儿本是三兄弟,水儿木儿和土儿。拉萨人喝的是酸奶酒,北京人喝的是大米酒,我们喝的是蜂糖酒,不喝的人喝三口。”推选出的敬酒妇女唱起敬酒歌。采花姑娘接过酒,唱着谢酒歌,喝完香甜的蜂糖酒。

站在寨子口的人观望到采花队伍开始过桥,便立即通知寨子里的乡亲们,人们擂鼓、放鞭炮,在寨口迎接采花姑娘进寨。

人群簇拥着采花姑娘到打麦场上,大家手拉手围成半圈,跳起“朵迪舞”,歌声再次飘荡在山寨。歌声、铃声、舞步声、欢笑声,让博峪山寨成为欢乐的海洋。

当地人认为,采花姑娘是吉祥幸福的使者,因此缺儿少女的人家,或嫁娶迎亲的人家,会备下丰盛的饮食和美酒,热情邀请采花姑娘来到自己家里。姑娘们将采来的鲜花、松柏送给这家人,祝福他们吉祥平安。

博峪采花节的习俗,相传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来自博峪乡开麻古村寨的全晓兰,15岁时第一次上山采花。她向记者讲述了关于采花节的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户家境贫寒的夫妇有6个女儿,又收养了达玛姑娘。达玛姑娘带领六姐妹,走遍博峪的山山水水,寻药配方,治愈村民伤病,受人爱戴。在一次采药过程中,遇到暴风雨,达玛遇难。之后,六姐妹以达玛为榜样,继续上山采药,救死扶伤,乡亲们为感恩她们便将博峪的7座山冠以七姐妹的名字。后来,有位青年经过达玛的墓地,采下两朵美丽的花,一朵插在坟头,一朵插在家里的花瓶里,这一年,多年不育的妻子为他生下一个男孩。

“因为这个传说,年轻人在端午结伴上山,祭奠七姐妹,采最好的花带回家。久而久之,采花便成为博峪山寨端午习俗。”全晓兰说,采花节有祈福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生儿育女的寓意,寄托着人们对淳朴、善良、美好的向往,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民俗重传承

在采花节现场,你会发现,博峪采花节有许多唱段,似即兴又似常规,或表达心情,或交流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味道。

据介绍,博峪采花节的歌有《临出门问答歌》《老人嘱咐歌》《路途即兴歌》《男女对歌采花》《下山回村歌》等10首。

65岁的金机灵老人是采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参与民间采花节组织和唱词的整理工作。“我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采花节,当时排练了40多天,唱段有7个,当时九寨、文县、舟曲的人都来观看,甚是红火。”

金机灵告诉记者,采花节活动要根据场合编排节目,多以地方特色为主。随着社会的进步,年轻人认为古老的歌舞太古板,所以也会加入现代的元素。

“采花节是民间自发的民俗,表达的是集体的愿望。”金机灵说,关于采花节,各村的村规民约里也有约定,以前各村寨轮流组织,后来哪个村寨有需求就向组织者提出请求,批准后由本村村民自己组织。

随着时光流转,采花节在保持其浓厚民族色彩的同时,也有所改进。

上山采花活动由过去的两天变成了一天,回到村寨后的活动也增加了新的内容,已经成为融文化、经济、体育于一体的民间盛会。

博峪乡有15个行政村,60多岁的老人有四五十位,热心于采花节筹办,认为传承采花节民俗是他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现代文化、现代舞蹈的普及,对传统文化与舞蹈有一些冲击。如今,有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接受事物快、有想法,如果充分重视本民族的民俗,就能很好地传承下去。”金机灵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进一步挖掘采花节的民俗内涵,继续发扬光大。他还希望新时代的年轻人把老一辈的唱段、故事记录下来,作为民俗的一部分传承下去。

金机灵的愿望无疑是博峪人共同的心愿。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采花节已经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收集了文字、书籍、音像等资料,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舟曲县博峪乡党委书记金银莲告诉记者。

“我们希望通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把采花节打造成舟曲文化旅游发展的亮丽名片,让更多人加入采花节挖掘、保护、传承的队伍,让优秀的民间文化熠熠生辉。”舟曲县县长郭子文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