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阳光下培育“新苗”
——记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新苗实验学校校长李修会

能从形形色色的“伪装”中辨别出不同的毒品,会给远方务工的父母写信提醒毒品危害……在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实验学校,学生们不仅防毒、拒毒意识高,还当起禁毒宣传的“小喇叭”。这些都源自这所偏远山区学校对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近10年的不懈坚持。

叙永县地处川、滇、黔三省接合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曾是三省毒品贩运的中转站和消费的重要市场。据统计,叙永县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50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在外地务工,他们的子女大部分是留守儿童。

1986年,李修会在一间30平方米的土坯房中创办了新苗幼儿园。30多年间,经历两次扩建,新苗幼儿园变成了如今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的新苗实验学校。

李修会对毒品危害的认知,始于20年前自己亲属李某沾染毒品的不幸经历。当年她通过不懈努力,使李某逐渐摆脱了毒瘾,同时也在心中暗暗许下“让毒品远离下一代”的心愿。

2011年,新苗实验学校成为叙永县留守儿童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在这个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90%的民办学校,李修会打响了一场保卫下一代远离毒品的阻击战。

2013年,由于父亲长期吸毒、不务正业,学生小航(化名)的母亲离家出走,留下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这样因毒品而破碎的家庭,在摩尼镇不在少数。经过对全校学生家庭涉毒情况的收集和分析,李修会制定了学校禁毒教育的方案:每日一次禁毒大课间活动、每周升国旗仪式上宣誓、每月让学生给父母写一封含禁毒知识的信……禁毒教育活动在新苗实验学校悄然开展。

“学校里专门开设了亲情电话和亲情视频室,鼓励孩子多和在外务工的爸爸妈妈联系,向他们宣传毒品预防知识,以孩子带动家庭,让家庭影响社会。”李修会说,随着禁毒知识深入学生心灵,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家庭中。

学校语文老师刘付玉还清楚地记得,在一次学校组织的毒品预防教育图片展上,自己的一个学生小飞(化名)在一张因过量吸食毒品死亡的妇女图片面前陷入了沉思。“我怕爸爸跟图里的阿姨一样惨。”小飞难过地对刘付玉说。原来,小飞爸爸在外务工也染上了毒瘾。

在刘付玉和李修会的鼓励下,小飞决定督促爸爸戒毒,他经常给爸爸打电话宣传戒毒知识,还将自己制作的戒毒手抄报、禁毒手工作品寄给爸爸。在孩子的鼓励下,小飞的爸爸成功戒掉毒瘾,还在广东开了服装店。

除了帮助学生,李修会还不遗余力地帮助身边因毒品遭受不幸的家庭。新苗学校幼儿园一名女教师的丈夫罗某在广东打工期间不慎染上毒瘾,将家里多年积蓄败个精光。得知此事后,李修会将罗某叫回了摩尼镇,让他参与学校的后勤工作,并对他时刻监督。通过家庭的关爱和李修会的引导,罗某戒掉了毒瘾,还被评为学校先进工作人员。一度濒临破碎的四口之家重拾往日的幸福。

如今的叙永县,中小学校师生对预防毒品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100%,在校学生新增涉毒人员为零。新苗实验学校也在李修会的带领下,先后获得了全国学校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百强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李修会也被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全国先进工作者”。

“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影响家长,家长感染社会,只有做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才能把我们的下一代从毒品威胁中抢夺过来,让祖国的‘新苗’在阳光下茁壮成长。”李修会说。

文/新华社记者 吴光于 李力可

(新华社电)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