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俄家”的鸡下蛋了
本报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满满三大篮子,600多个绿壳鸡蛋——这是5月19日当天上午阿俄比聪家的收获。“到晚上应该能产2000多个。”阿俄比聪不在家,他弟弟阿俄达理高兴地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因为是绿壳蛋,售价3元一个,一天的毛收入就有6000多元。

兄弟俩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木尔乡块只村人,阿俄达理是村党支部书记,阿俄比聪以做生意为主。最早养这种绿壳蛋鸡的是弟弟阿俄达理。作为村支部书记,他想找到一种办法帮村民脱贫致富。2016年,村里购回5000只小鸡,可还没等到下蛋,鸡就快死光了。

哥哥阿俄比聪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自己做生意小有积蓄,就想着“接力”养鸡试试,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

2017年,阿俄比聪个人出资购回1000只小鸡,请人仔细照看,问题照样出现。阿俄比聪不气馁,他带着死鸡一次又一次开车三四个小时往西昌市跑,请专家解剖化验找病根。“散养水源不干净、鸡圈地上没垫石灰消毒、喂食不规律不定量、鸡受惊相互挤压……”问题一个个找了出来,改进方案一个个抓落实,在之后的两三年里,阿俄比聪先后10多次跑西昌,再经过10多次养殖技术改进,最终成功了,成活率一次比一次高,今年最新购进的一批3000只小鸡已开始下蛋,只死了5只。

绿壳蛋一天天多起来,而且因为以当地种植的玉米、荞麦、蔬菜等为饲料,绿壳蛋的味道很好,颇有生意头脑的阿俄比聪特意申请注册了“阿俄家”商标。如今养殖规模达到7000只,聘请了7名当地贫困农民到鸡场打工,每天支付每名工人70元工资,另外每年还上交村里12000元作为占用荒地的费用。

看到“阿俄家”绿壳鸡蛋试养成功了,周边300多户农民也跟着养起来。“这正是我们村当初养鸡想要达到的目标。”作为村支书,阿俄达理十分高兴,他们把相关技术传给村民,又提供小鸡给村民,还帮大家跑销售。“一家人一年养20只这样的绿壳蛋鸡,就有6000多元收入,这是一条脱贫的好路子。”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