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好销路 引导种好粮
□ 博 雅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夏粮收购季,卖粮再一次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今年夏粮收购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市场化收购加速,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农户卖粮有了更多选择,可以随行就市、择机售粮,实现好粮卖好价。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稻谷和小麦连续多年产大于需,但优质粮食供给不足是一个明显的“短板”。近年来,我国通过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增加优质粮食的供给。2018年,国家在继续保留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框架的同时,下调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为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市场化操作留出了足够空间。粮食加工贸易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收购价格引导更多农户按照企业标准种植,引导粮食种植从“多产粮”到“产好粮”转变。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户种粮的销售问题,又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优质粮源,可谓一举两得。

目前,我国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好粮好价的价格机制逐渐形成。从今年夏粮收购市场看,优质优价导向作用明显,优质小麦市场机会明显多于普麦。在河北、山东、河南甚至一些已经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小麦主产区,优质小麦价格逐步提升,有的地方优质小麦入库价格达到每斤1.30元至1.32元,一些优质小麦主产区甚至出现抢购的现象。

对于农户来说,价格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指挥棒。在优质优价市场化机制形成过程中,农民种植观念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有了最低收购价托底,农户种粮可以保证收回成本;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户市场意识逐渐增强,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粮食生产,通过种植优质粮食获取更好的收益。经过几年市场锤炼,种好粮卖好价的市场经营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农户种植优质粮食蔚然成风。

在一般情况下,农户根据市场需求种好粮卖好价,可以获得很好的种植收益。然而,如果没有好的销售渠道和增值途径,“优粮不优价”的情况也较为普遍。这种不确定性让农户心里没底,在调整种植结构时顾虑重重。有的农户坚持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既种植普通粮食,也种植优质粮食;有的农户即使全部种植优质粮食,也会选择种植不同品种的粮食,尽可能化解市场风险。这不仅有违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初衷,也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解决农民种植优质粮食的后顾之忧,关键是要为优质粮食找到出口。有的地方为了鼓励引导农民种植优质粮食,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还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户与加工龙头企业签订种植订单。培育壮大加工龙头企业,鼓励加工企业与农民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签订收购订单,让农户种粮食更安心,种好粮更有劲。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