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脱贫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坪:搬迁稳得住 下山能致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曹 松
图为兰坪县兔峨乡村民李春保(左)和村民们在澜沧江畔坡地上种植果树。本报记者 曹 松摄

鸟瞰兰坪大地,高山褶皱起伏连绵,道路曲折蜿蜒。放眼澜沧江干热河谷两岸,红土裸露,植被稀疏……

在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95%的国土面积是山地,绝大多数地区属高寒山区和干热河谷地带。生态脆弱、自然条件差,让世居在这片土地上的少数民族群众久困于穷。截至2019年底,兰坪19个贫困村未出列,2585户861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发生率4.8%,县域性的整体贫困问题突出。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兰坪县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问题,朝着易地扶贫搬迁剩余任务、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短板弱项发起总攻,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誓要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早搬迁早得利

“早知道就应该早点搬下来住,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悔。”

“只要你肯努力,下来肯定比你在山上强,对孩子以后读书更好。”

不久前,兰坪县兔峨乡背包工作队队员李田飞又来到熊花四爷家走访,两人一见面就打开了话匣子。

虽然从山上刚易地搬迁到金江小区3个月,但熊花四爷一家的生活却大变样。熊花四爷一家6口人,原来住在山上的傈僳村,那里土地贫瘠、广种薄收,勉强能维持生活。可李田飞第一次上门动员他搬迁时,却吃了闭门羹。“熊花四爷认为山上好歹能种点粮食吃,到了城里要花钱的地方多,担心生计问题,所以不敢搬。”李田飞介绍说。

李田飞前前后后跑了熊花四爷家20多次,给他讲政策,算明白经济、生活、教育等几本账,一步步打消他的顾虑,最终说服了熊花四爷搬出大山。如今,熊花四爷一家人住进100平方米的新房,他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工作,每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搬下来能找到工作有钱赚,就有活路了。国家政策这么好,我们不再担心生活问题。”熊花四爷说。

想脱贫先得挪穷窝,易地扶贫搬迁是兰坪县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环。2019年10月,正当全县搬迁安置点抽签分房工作如火如荼开展时,兔峨乡却推进缓慢。“全乡14个村都有一定数量的未抽房户,大华村参与抽签分房的村民更是屈指可数,抽房率仅为11.15%,远低于全县全州平均水平。”兔峨乡背包队队长李培渊告诉记者。

时间不等人。为了破解搬迁“协议签订难、抽签分房难、搬迁入住难”问题,今年春节过后,兔峨乡打响易地扶贫搬迁剩余任务歼灭战,创新成立了由县、乡、村三级60余人组成的工作队。这些队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懂民族语言、懂搬迁政策、懂法律法规,他们背上行囊直接入住贫困村组,争分夺秒在村小组、农户家中细致宣传动员,引导群众尽快抽签分房并搬迁入住。

时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考虑到群众出行面临诸多不便,且很多贫困户没有出过大山,识字不多,不会说汉语方言,兔峨乡还组成“背包车队”,将群众送往怒江州内、兰坪县内和兔峨乡的安置点。“根据工作需要,我们的队员在安置点灵活分组,有的帮助群众办理入住手续、搬家具、抬米油被子等生活物品,有的带领群众认家门、为群众解释政策,让搬迁群众搬得顺心、住得暖心。”李培渊说。

截至2月底,兔峨乡已搬迁入住1587户5694人,全乡搬迁对象100%签订三项协议,100%抽签分房,100%搬迁入住,在兰坪县率先攻克了“易地扶贫搬迁新增对象全部入住”这一堡垒。

开展生态修复防返贫

捡出土里的石块,栽下芒果小树苗,拱平土面,盖上塑料薄膜……搬到山下的几个月,兰坪县兔峨乡村民李春保俨然已经是果树种植的熟练工。今年4月以来,他和几十位村民每天都在澜沧江畔的坡地上种植果树。“去年12月我从石坪村搬迁到了兔峨乡坝区的安置点,现在我和妻子都在这里工作,每人每天挣100元。”李春保一边干活一边告诉记者。

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影响,兰坪县澜沧江两岸的干热河谷气候炎热、降雨稀少,裸露的山体上偶有几片植被。为了治疗伤疤、修复生态,今年2月,怒江“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全面启动,全州干部职工和搬迁群众闻令即行、上山造林,在怒江和澜沧江峡谷两岸种下孕育着希望的“绿色银行”。

通过兰坪县招商引资而来的怒江兰坪金芒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坪介绍,他们在澜沧江两岸流转了5000亩土地种植石榴和芒果,通过规模化种植在兰坪打造水果产业。“我们之前考察试验过,这里气候适宜,土壤没被破坏,种植的芒果比我们主产区晚熟1个月左右,糖度也高。”孙立坪说。

绿了荒山,富了口袋。据统计,兰坪县目前已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4.65万亩、造林绿化17.7万亩、义务植树215万株、天然林管护231.97万亩、封山育林4万亩、人工造林9万亩、森林抚育3.2万亩,选聘生态护林员10753名,森林覆盖率达到68.43%。

看着不远处种下的芒果和石榴,兔峨乡副乡长和嘉宏十分期待,4年左右这些果树就能挂果,这片光秃秃的山坡将变得郁郁葱葱,“群众务工有收入,土地流转也有收入,果子成熟以后,有利润了,还可以分红。通过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能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产业发展难题”。

保障稳定就业促增收

就业是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4月17日,来自兰坪县的35名劳动力搭乘中交四航局二公司前来接应的客车,踏上了去往广东的务工之路。石登乡回龙村村民杨繁荣告诉记者,他去年就通过劳务输出去广东务工,现在已经是工地上的小组长了。“外面工作福利待遇好,增收也快,同村村民看我挣了钱,今年都愿意跟着出来。”

为了减轻疫情对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影响,春节过后,兰坪县成立了就业扶贫总攻突击队。通过与中交集团、珠海等地用工企业对接联系,兰坪县积极收集储备用工岗位,收集整理用工信息,同时摸清全县农民工返乡情况和就业需求,制定劳务输出工作方案,对用工集中地区、集中企业特别是赴粤农民工群体通过专车、专列等方式开展“点对点”输送服务,实现务工人员出家门,进车门,下车门,进厂门,全过程无缝对接。

与此同时,兰坪县根据用工市场需求和劳动力就业意向,紧紧围绕技能培训促脱贫的目标,对贫困劳动力进行技术技能、能力素质提升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开展实效性较强、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至少掌握1门实用技术,保障他们稳定就业。

4月底,三江职业培训学校在兰坪县城安置点永兴社区举办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缝纫技能培训班顺利结业。一个月的培训时间,不仅让搬迁群众熟练掌握缝纫加工技术,提升就业能力,也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增强增收致富本领。“培训很实用,我熟悉了缝纫机,学习了开袋、上拉链、合大身、整衣制作等技能。下一步,我打算留在永兴社区扶贫车间务工,既可以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搬迁群众李松茂信心满满。

通过及时组织转移就业、扶贫车间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等多种渠道,截至3月底,兰坪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实现就业15802人,就业率66.13%。其中,建档立卡户共实现就业14443人,就业率为68.97%,建档立卡户就业覆盖率为100%。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