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生态环保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开封“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全线通清水——
“北方水城”再展姿容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张仲鹏
图为河南开封黄河观景台。 石 斐摄(中经视觉)

“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是河南省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和“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入选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第一批重点城市示范项目。2017年8月开工,今年5月全线通清水。秉承“还河于民”的理念,开封市破解了土地征收、治污、施工、融资4大难题,让“一渠六河”成为造福开封人民的幸福河,使得曾经的“北方水城”成功回归。

每到傍晚,河南开封西护城河、涧水河、东护城河等绿道长廊和滨河公园,就迎来不少市民,他们在这里漫步、休闲,其乐融融。

“河水清了,两岸绿了,风景美了,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家住城市花园的市民汤凤英说,政府对护城河的整治力度越来越大,以前这里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现在旧貌换新颜,别有一番天地,成了开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幸福工程为民造福

全线通水时,家住宋门关南街的胡荣海大爷难掩激动:“俺在这儿住了40多年,第一次见到这里通清水,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一渠六河”连通综合治理工程是开封市水系总体规划与“十湖连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百城提质”“城市双修”的重点工程,并入选我国黑臭水体治理第一批重点城市示范项目,总治理长度28.6公里,总投资37.5亿元。“一渠六河”包括西干渠和东护城河、西护城河、南护城河、利汴河、惠济河、涧水河,建成后形成一条环城滨水风景绿道、5个城门节点、5个滨河公园、8段绿色滨水岸线。

“一渠六河”工程于2017年8月开工建设,经过32个月的奋战,克服重重障碍和困难,破解诸多难题,今年5月全线通清水,6月1日全区域对市民开放。

两年多来,建设好“一渠六河”一直是开封市干部群众的共识。工程自决策、筹备、实施到主体工程完工,一直秉承“还河于民”的理念和黄河为民造福的幸福工程、“四水”(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同治的惠民工程、古城保护的文化传承工程、党建引领的文明提升工程4大定位,破解了征收、治污、施工、融资4大难题,让“一渠六河”成为造福开封人民的幸福河,使得曾经的“北方水城”成功回归。

工程完工后,从社会效益看,形成的城河一体的环城景观带,以“15分钟生活圈”计算,覆盖面积约38平方公里,惠及居民约50万人;从经济效益看,预计每年能增加800万人次来开封旅游,带来4亿元消费,解决2万多人就业,增加1.6亿元以上的财政收入。

曾经,“一渠六河”的河道占全市10大黑臭水体的60%,群众称之为“龙须沟”。经过多次实地调查和召开专题会议,结合专家、职能部门负责人研判、会商,开封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启动“一渠六河”工程建设,征收沿河老旧建筑,截污控污,清除淤泥,治理河底,对护岸进行生态化修复,增加滨水、滨河地段绿化面积,逐步形成覆盖全市、蓝绿相依的生态廊道。同时,对黑臭水体进行综合治理和引入黄河水,提升水环境质量。工程完工后,实现“污水变清、死水变活、岸绿景美”,新老城区水系连通,修复城市大生态,为市民创造优良的生活环境,凸显开封市“北方水城”的城市特色。

目前,工程主体已完工,“四清一改”即通清水、通绿化、通道路、通亮化和沿河立面改造大体完成,相关细节正进一步打磨。

治理能力大大提高

“一渠六河”工程建设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完美契合。通过西干渠引入黄河水到西湖,经涧水河到东西护城河、南护城河,最后注入惠济河,清澈的河水一路向东汇入淮河,不仅实现了开封再现“北方水城”图景,而且连通了黄河、淮河两大流域,让豫东平原沟渠河道串珠成线。

“一渠六河”按照“生态、休闲、文化、景观”的要求,开展滨水公园(小游园)、绿道网、慢行系统等生态景观工程建设,新建沿河滨水公园5个、绿地3000亩、沿河绿道32公里,使沿河景观连点成线、连线成片。

工程建设中,通过种植、养殖、繁殖适宜在水中生长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改善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增强水体的自净能力,目前河道中种植水生植物18种。而且工程还补齐了防洪除涝“短板”,全面提升了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将3年一遇的排涝、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分别提高到20年和50年。

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绍君说,工程建成了“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为提高,着力解决了河流不畅、水量不足、水质不优、汛期水害等突出问题,变缺水为有水、变污水为清水、变水害为水利。

“一渠六河”工程还同古城墙一起,形成“双环抱城”形态,再现了开封历史上“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北方水城风貌;与古城墙和绿化带一起,形成了“三环抱城”形态;与道路、绿带、廊道、城墙一起,形成了“五环抱城”形态。

“四大难题”逐一破解

在“一渠六河”工程建设过程中,开封市总结出了一套经验:PPP融资,河岸老旧建筑征收、河道清淤、河道驳岸、生态修复、截污纳管等综合治理,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健全督查和管理机制等。正是这些宝贵经验,使得征收、治污、施工、融资“四大难题”一一得到破解。

坚持征收政策公开、补偿安置方案公开、评估结果公开、安置房源和价格公开、入住条件公开、办事程序公开、补偿结果公开的“七公开”制度,开封市纪委、市委市政府督查局现场督办,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涉及5个市辖区2200多户、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的土地征收任务。

截污是河道治理中难啃的“硬骨头”。由于开封市沿河不少区域地下管网错综复杂,雨污分流难度极大,污水入河问题极其严重。污水不治,河道整治显然是“空中楼阁”,对排污“零容忍”、铁腕治污成为工程指挥部的核心议题。

有污就堵。在截污纳管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市环保局、市城市综合执法局、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分别牵头对企业、餐饮业等不符合要求的排污设施进行改造,对老旧住宅小区开展化粪池改造,不断完善污水管接户工作,努力提升污水收集率。截至目前,共彻底封堵39个排污口、400个暗涵,截污纳管8760米。

同时,提升东西区两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目前,两厂实际处理量分别达到18万吨/日、12万吨/日,并将两厂联动,通过临时管道送污,改造污水管网,让污水应入尽入管网,直送污水处理厂。

摆在“一渠六河”工程建设面前最大的难题是“融资难”,同时,工程还存在公益性强、投资规模大、沉淀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特点,采取政府全购买服务方式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显然行不通。

创新投融资模式,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刻不容缓。开封市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另一方面拓展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合作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由开封水务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操盘手”,启动PPP融资合作新模式,缓解了开封市的财政压力。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