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肃青海逐步实施9项专项合作行动计划——
兰州西宁城市群建设加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赵 梅

甘肃与青海,同处大西北,共饮黄河水。日前,随着《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的签订,涉及加快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建立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等多个领域的9项专项合作行动计划将逐步实施,随着共同打造“1小时经济圈”,兰西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将不断加快。

深化合作开启新征程

兰西城市群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涉及甘肃省、青海省9个市(州),总面积达9.75万平方公里。自2018年3月份国务院批复《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以来,甘肃和青海紧紧围绕“着眼国家安全,立足西北内陆,面向中亚西亚,培育发展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新型城市群”发展定位,出台了一系列城镇化相关配套政策,部署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全力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

5月13日,甘青两省在甘肃省兰州市签订《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两省将加快建立健全兰西城市群合作机制,不断深化合作,推动兰西城市群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我们将跳出‘一亩三分地’,协同唱好‘双城记’。”甘肃省省长唐仁健说。

根据协议,甘青两省将加快建立对接省际合作机制、主要城市间工作推进机制、部门联动准进机制“三个机制”,以省市县三级相关领导经常会见、主要工作经常协商、重点事项经常沟通、平常事务经常联系、有关人员经常走访、日常信息经常通气、宝贵经验经常交流,发挥好推进兰西城市群建设的桥梁纽带作用。

同时,将落实资金投入,统筹各项资金,投入到双方确定的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中。围绕国家战略安排、重大政策导向,结合两省兰西城市群建设实际需求,针对城市群建设的短板弱项,共同研究提出一批需要国家层面支持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举措、重大政策、重大民生、重大平台,形成项目清单、问题清单,各自按分工分头推进。

青海省省长刘宁表示,《深化甘青合作共同推动兰州—西宁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的签署,必将进一步助推兰西城市群建设和青甘合作发展迈上新台阶。

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

“我们正在做兰新高铁兰州至西宁段升级改造的可研和初设,争取年内开工建设。”甘肃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雍海宾说,除此之外,兰州至西宁城市群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议工作也正在实施中。

为加快兰西城市群建设步伐,甘青两省聚焦交通对接,推动设施联通,围绕兰西城市群1小时经济圈这一目标,构建高效衔接的现代交通体系。依托陇海线等现有交通轴线,积极推进中兰客专、西宁(兰州)至成都铁路等跨省铁路建设,争取兰新高铁兰州至西宁段升级改造,积极促进兰州至西宁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打通联系两省兰西城市群范围内的断头路、连接段,推动两省机场连接线互联互通、支线机场互飞。

聚焦平台建设,推动开放合作,两地携手打造兰州—西宁全国性综合开放门户和国家西北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兰州新区、西宁综合保税区,共同推动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推进兰州榆中生态创新城和西宁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同时,不断提升兰洽会、青洽会、环湖赛等展会赛事知名度,共同举办面向“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大型展会,联合举办“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经贸合作圆桌会议。

在公共资源共享、信用体系共建、市场监管执法联动、食品药品安全、金融风险防范等方面紧密合作,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一体化大市场。两地着力打破区域行政壁垒,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在兰西城市群内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探索开展资源性产品使用权跨省交易。全面取消省会城市落户限制,实现城市群内人口自由流动,通过聚焦市场对接,推动要素流动。

推进绿色集群联动发展

自去年年底至今年2月份,兰州市红古区和青海省民和县生态环境局对湟水河断面实行了联合取样、监测。“经过两县对各自区域内洪道、水道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和生活污水全收集等共同治理,湟水河水质逐年好转。”兰州市生态环境局红古分局副局长朱雨说。

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与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为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两县区2019年签订了《湟水河流域环境污染问题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协议》,制定了《湟水河水质监测协作方案》,定期召开两县区联席会议,围绕水电站联合检查、水源地违建拆除等工作,共同开展联合执法20次,极大提升了流域保护和治理能力。

下一步,甘青两省将聚焦生态对接,携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以重大水利工程为抓手,实施黄河干流、湟水河全流域综合治理,保障大通河、洮河流域水环境安全。共同推进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高标准推动祁连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建立统一生态监管机制,共同争取国家设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基金。

同时,聚焦产业对接,推进集群联动。两地联手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国内重要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加快推进“西电东送”重大工程建设,探索建立水电资源开发有偿使用、补偿机制和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共同发展富硒农业、旱作农业、设施农业、中藏医药产业。联合打造甘青黄河风情线及全国最大的西部自驾游基地。开展明长城、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等跨界重大遗产保护工程。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