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依法查纠摩托车骑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活动,头盔价格水涨船高,也让个别不法分子从中窥得“商机”,“头盔诈骗”案随之发生。媒体调查发现,这些“蹭热点”式诈骗的骗术如出一辙,先是煽动囤货焦虑,收到货款后就“玩失踪”,微信朋友圈则成为骗局滋生的重点场所。
“蹭热点”式骗局背后,折射出很多消费者的消费心态还不够理性。其实,留心一些骗子“蹭热点”的“成功之道”不难发现,很多“蹭热点”骗术并不高明。一些骗子稍微把热点一篡改,或一炒作,就设计好了圈套。可以说,只要人们不盲从,养成凡事研判的习惯,甚至稍微冷静思考一番,骗子就难有可乘之机。
同时,“蹭热点”式骗局还折射出一些职能部门工作存在短板。观察一些骗子“蹭热点”屡屡得手的案例,除了被骗对象急功近利、心怀侥幸外,相关职能部门对新型诈骗行为关注不够及时、惩治不够有力也是重要原因。当“蹭热点”式骗局发生之后,一些职能部门并未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习惯把问题归结到骗子和被骗者身上,要么谴责骗子无良无德,要么简单发布消费提示,这显然不够。因此,治理“蹭热点”式骗局,既需要消费者提高防范意识,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加大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