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孙铁英——
抗疫老兵再披甲
本报记者 高兴贵

武汉疫情暴发后,北京医院大内科主任孙铁英主动请缨前往武汉。这位有着38年呼吸科临床经验的专家,面对新发传染病时说:“我是呼吸科的医生,我是负责救治病人的,根本顾不上怕。”

因工作关系,她参与处置过非典、甲流、鼠疫等重大疫情。当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61岁的孙铁英再次披挂上阵,她说:“平时,我们是白衣天使;战时,我们就是白衣战士!”

抵达武汉的第一天,天气阴冷,孙铁英和同事因为要准备第二天接管重症病房,随便吃了碗泡面就开始工作。在武汉期间,泡面是孙铁英随身携带的“战略物资”,因为要经常和专家们商讨治疗方案,所以他们常常顾不上吃一顿正常饭。3月3日是孙铁英的生日,同事们给她准备了一个鸡蛋和一碗面,刚吃第一口面时,一位患者就出现紧急情况,必须马上救治,孙铁英放下碗筷,立即与同事们投入到抢救工作中。最终,病人恢复了自主呼吸。她说:“生命是无价的,这是给我的最好生日礼物。”

4月初,孙铁英所在的北京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151名队员全部安全从武汉回到北京。在武汉的近两个月里,北京医院医疗队共收治了100名重症患者,其中96名病人治愈出院。“看到他们平安出院,那些苦和累都烟消云散,一切都值得了。”孙铁英说。

“我是一名有着38年呼吸病医疗工作经历的老大夫,也是一名多次参加抗击疫情的老兵。在这些工作中,我有很多感受,对如何应对重大急性传染病疫情的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作为政协委员,孙铁英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三点建议:在《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按照属地原则报告基础上,建立临床医生向国家卫健委直接报告的制度。国家卫健委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甄别并及时应对;建立规范的重大急性传染病诊断方法,提高快速核酸检测能力。有一定传染风险的地区仍然要大量增加检测试剂、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提高检测和诊断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控疫情、救治病人;要抓紧研发传染病接诊、核酸检测和护理机器人。因为在发热门诊和病房工作中,对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咽拭子取样检查救治,存在着医护人员被传染的风险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我做这些都是医生的职责。”孙铁英认为,如果没有护理人员、广大志愿者,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援和付出,疫情不会这么快得到遏制。“凝聚力就是咱们国家的力量,也是咱们民族的精神!”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