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经济与法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事创业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本报记者 姜天骄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与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密切相关。截至2019年底,2500个证明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涉及公安户籍、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不动产登记、教育、科技、司法行政等60多个领域。司法部这项试点开展以来,老百姓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得以改观。广为诟病的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少了。

从中国法律服务网“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的受理群众投诉数量上看,2018年9月投诉监督平台开通当月共收到群众反映证明事项有关问题865件,2019年11月这项数据减少至15件。

据了解,有的部门和地方政府转变管理方式,政府管理服务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18项政务服务中开展试点,截至2019年12月中旬,已在注册设备监理师等12项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中开展试点。江苏常熟市对67项证明事项试行告知承诺制,有效缩短了办事时长,节约了行政服务成本。

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该方式特事特办,常熟市批准医院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缓解了疫情期间市级综合医院人流压力;为养老机构开办医养结合护理院发放医疗机构许可证,解决了封闭管理期间百名在院老人的用药就医问题。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法治就是营商环境。

去年10月,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的合同执行指标,也就是反映合同类纠纷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过程的指标,全球排名第五,其中涉及的司法程序质量指数排名世界第一,被誉为“全球最佳实践者”。

就执行合同、办理破产、中小投资者保护三个涉法指标,最高法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中小投资者保护方面,在最高法和证监会的共同努力下,去年该项指标上升了36位,是提升最快的指标之一。

今年以来,全国法院在做到“疫情防控不松懈,司法为民不打烊”的同时,继续通过审判质效提升,降低诉讼成本和诉讼周期,助力营商环境的优化。据了解,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最高法已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的改革试点,推动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今年一季度,各试点法院在线立案率达到36.8%,在线庭审适用率达30.7%,庭审平均时长33.1分钟,案件的平均审理期限仅31.9天,二审发回重审和改判率为0.8%,审判质效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最高法加大纠正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冤错案件的力度,着力建立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产权保护中的痛点、难点、焦点问题,努力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