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泗阳县大力发展鲜花经济,全县鲜花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依托花田,当地在发展赏花经济的同时,积极延伸鲜花产业链,开发衍生产品、发展乡村旅游等,走“接二连三”农旅融合的路子,让一朵朵鲜花成为富民花。
“太壮观了,太美了,快来拍视频。”这段时间,江苏省泗阳县成子湖边的千亩玫瑰花绚丽绽放,来自南京、上海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看花、赏花、拍花,尽情地享受花海的美丽和芬芳。
玫瑰,只是泗阳县“花海”中的一种。近年来,泗阳县大力发展鲜花经济,全县鲜花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其中规模大、产业化程度高的当数玫瑰、牡丹、红掌、桃花和菊花“五朵金花”。在泗阳县,花朵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激活了当地富民增收的一池春水。
鲜花经济富了口袋
“我们的克隆技术,能把一片叶子繁育成100万株红掌。‘你给我一片叶子,我给你一方产业’,一点都不夸张。”江苏新境界花卉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凌飞东告诉记者。
这家合作社是泗阳县来安街道的一个高端花卉基地。走进基地花卉种植大棚,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高矮、大小等性状基本相同的植物红掌。泗阳县来安街道党工委书记彭铁军介绍,这个基地占地4500亩,每年可“克隆”培育3000万株高端花卉种苗、200万盆花卉和4万株苗木。
同样一块地,收入大不同。江苏新境界花卉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辐射带动周边2万多亩花卉产业,每亩产值3万元。合作社除每亩每年付给村民850元土地租金外,每亩地还向村里缴纳管理费50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22.5万元。
鲜花经济既壮村又富民。牡丹、桃花、玫瑰、菊花和红掌不仅在收益上“一亩花超过十亩粮”,花田还成了6200多名农民就业的新场所。以成子湖边的千亩玫瑰花海为例,吸纳了新庄、桂嘴两村百余名农民来采摘花蕾,日收入100元左右。
智慧让“草花”变“金花”
在泗阳县,花朵不只是眼里的风景,也是增收的风景。当地在生态开发鲜花产业上动脑筋,让“五朵金花”身价倍增。
泗阳县王集镇牡丹产业基地是江苏省最大的油用牡丹产地和全省唯一的油用牡丹示范合作社。4月下旬,4200多亩油用牡丹竞相绽放,引来一拨又一拨游人观赏。泗阳县王集镇党委书记林正国介绍,油用牡丹分布在魏圩、大同、张坝、徐渡4个村。
“选择油用牡丹,不只是图它好看,我们更看重它的经济价值。”基地负责人张华明说。为实现油用牡丹效益最大化,他们与江苏省林科院专家联手,借助科技大脑,生态栽培油用牡丹,开发牡丹籽油、牡丹精油、牡丹胶囊、牡丹茶和牡丹美容产品等。
张华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油用牡丹进入盛产期后,一亩可产400公斤牡丹籽,压榨26公斤牡丹籽油,每公斤牡丹籽油售价2400元,亩均收益最高可达6万元。去年,基地兑现出去的工资就有2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1万元。”
思路决定出路,理念改变身价。泗阳人借智生财,让“草花”变为“金花”。桃花、菊花、玫瑰花从之前仅供人观赏变身桃花茶、菊花茶、玫瑰花茶,成了人们争相购买的抢手货。
泗阳县张家圩镇小史集村种有1400亩菊花。为提高菊花身价,村党支部书记史以亮请来南京农大专家,指导村民种植金丝皇菊,开发菊花茶、菊花皂等系列产品。“一朵金丝皇菊能卖10元,每公斤金丝皇菊大约有460朵。”史以亮说,小小菊花成了村民的致富花。
“花为媒”促农旅融合
泗阳县不仅种花卖花,还“卖风景”。他们以花为媒,发展旅游、餐饮等服务业,走“接二连三”农旅融合的路子,推动一二三产有机融合,整合创新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近几年,泗阳县立足“桃果之乡”的发展定位,走绿色发展、增收富民之路,目前,种植4大类40余个名特优品种桃果6万亩,年产量10万吨,年产值10亿元,带动1.2万多人就业。
桃产业加速扩张的同时,泗阳致力桃果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先后打造了卢集的桃果公园、南刘集的“桃花源记”和爱园镇的百年梨园,并结合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农耕体验、特色美食、垂钓采摘、乡村度假等休闲观光产业。而通过举办“桃花节”“梨花节”“采摘节”等活动,泗阳糅合农耕体验、特色采摘等果园景观元素,每年带动旅游人数10万多人次,拉动了乡村旅游业、商业和餐饮业发展,增加旅游收入1亿多元。
绽放在田野上的花朵,陶醉了游人,美丽又富裕了乡村,一幅幅生态美、村民富的画卷呈现在眼前。
“油用牡丹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基地正在规划建设300亩的核心观赏区,引进一批观赏牡丹、观赏芍药,延长观赏期。”站在油用牡丹田头,林正国说,当地正在致力打造一个集科研、种植、电子商务、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