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企业 上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2020年6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医药研发及产业竞争优势
本报记者 吉蕾蕾

5个全国性区域物流枢纽中心、43个省级医药物流中心、460个地市级医药物流中心、7000家零售药店、3500多台运输车辆,每天向约23万家医院、零售药店、医药分销商、基层医疗机构等终端客户提供医药供应链服务……作为国家医药应急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国药集团努力覆盖全国医药流通渠道网络,构建起严密的应急保障体系。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面对防疫物资紧缺状况,国药集团医药健康产业链全面发力,在药品疫苗研发攻关、应急生产、医疗救治、综合保障等方面全力保障医疗物资供应,彰显了中央企业“国家队”“主力军”的责任担当。

作为中央医药储备单位,国药集团积极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做好医疗物资保障工作,全员上岗、全线出击、全域作战、全力以赴,以战时状态做好医疗物资应急保供等工作。同时,集团还依托覆盖全国各地的物流中心、运输车辆、仓储设施,为一线医护人员源源不断地输送“弹药”、提供“铠甲”。

截至目前,国药集团累计向全国各地调运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资10.29亿件,其中调往湖北、武汉3.2亿件,为全国疫情防控、有序复工复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以上种种均得益于集团及时把握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快速实现药品器械分销和零售网络全国覆盖。”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介绍,国药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央企之一。混改之初,国药集团面临诸多困难。从内部来看,资源有限、市场份额较低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从外部来看,企业要与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灵活高效的民营企业在市场上同台竞技,依然有不少短板亟待补齐。

针对这些问题,国药集团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大胆探索,率先尝试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先后在医药商业板块引入复星医药组建国药控股,在医疗器械板块引入纳通实创重组国药器材,不仅获得了持续经营和扩大发展急需的资金,更重要的是引入了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机制,推动企业在决策机制、市场意识、管理方式、激励机制等方面朝着市场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在推动商业板块成功上市后,集团又依托资本市场,在做大做强原有重点地区市场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全国范围内医药流通资源重组整合,实现了全国医药分销及零售市场全覆盖。

与体制机制改革同步,国药集团还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布局与规划,探索科研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紧抓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有利时机,加快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积极构建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三大工业体系,在全国建立多个生物疫苗、血液制品、麻醉精神药品、抗感染药、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呼吸系统用药、中药配方颗粒等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推动集团从医药商贸“一业独大”的发展模式转向贸科工一体化、研产销互动的完整产业体系。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国药集团充分发挥科研创新主体作用,第一时间设立了10亿元研发资金,为实现“可诊、可治、可防”目标提供了强大“利器”。

自疫情发生以来,国药集团实现了多个“率先”:率先提供判明病毒的“指南针”,其自主生产的22种呼吸道检测试剂盒,在第一时间排除了已知病毒,为最终确定本次疫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探明了方向;率先研发出诊断病毒的“探照灯”,即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检测试剂盒与抗体检测试剂盒,首批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和欧盟CE认证,实现快速精准病患筛查、病毒检测分离;率先研制出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金钥匙”,即以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原料通过多种工艺步骤制备出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作为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特效药物的应急储备和使用;率先研制出疫情防控的“杀手锏”,在灭活疫苗、基因重组蛋白疫苗两条技术路线上开发新冠病毒疫苗。

刘敬桢表示,国药集团将立足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平台,牢牢把握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机遇期,持续深化改革,加快创新发展,奋力建设世界一流医药企业集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