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海麦秀林场加强生物多样性调查——
国有林场亟需摸清动植物“家底”
本报记者 马玉宏 中国县域经济报记者 申维祖
青海省麦秀林场风景。本报记者 马玉宏摄

“明天我值班,下防火点巡查时可以拍些动植物照片。”“尤其要抓拍一些高山兀鹫、大鵟或者我们林区特有的世界濒危物种的资料照片。”像往常一样,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麦秀林场的两位副场长周国荣与韩富忠一早就商量好了当天的工作内容。

他们心里都清楚,自2019年全场启动林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以来,今年是攻坚年,年底就要出成果并开展专家评审。时间紧、任务重,只要有空,全场60多名职工都会按照分工和要求,分担野生动植物调查的任务。

麦秀林场是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核心区,也是国有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点林区。2005年12月正式命名为麦秀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达67596公顷。

据麦秀林场场长仁青多杰介绍,这次麦秀林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是与北京林业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和西宁行学智旅生态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展的。调查包括野生植物、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和病害真菌。目前,正对已采集的标本、拍摄的照片等展开详细鉴定。

“实际上,对林区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从2014年就开始了。”作为分管科研的副场长,韩富忠认为搞科研和调查容不得半点马虎,尤其是生物多样性调查,周期长、投入大、实地跟踪不间断,还要甘坐冷板凳、耐得住寂寞。

然而,对麦秀林场来说,几十年来对生物多样性的本底调查几乎是空白。韩富忠拿出了麦秀林场最新的一份资料——1999年由林场职工编写出版的《麦秀林区植物简志》。“当时由于调查条件和科技手段有限,《简志》只收录了483种野生植物。”韩富忠表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优先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态保护,他心里没底,更谈不上思路和手段。于是,韩富忠从一株株野生植物标本采起、从一张张野生动物照片拍起。

现在,随着生物多样性调查的开展,仅林区新记录的野生动植物品种就超过了200种。“生态保护只有通过科学数据比对才能说明成效,调查数据最具说服力。”韩富忠对当前的本底调查充满信心。

事实上,早在2005年国家启动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以来,青海省国有林场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如何突破生态保护传统意义上单纯的“种树、护林、管草”旧模式,开创新局面、开拓新思想、践行新实践,已经是迫在眉睫。

毋庸置疑的是,以几十年前,甚至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数据为资料和基础,生态保护的严肃性、科学性、权威性恐怕要打折扣。没有区域和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做支撑,“家底不清”的情况下更难以实施有效的生态保护。

来自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的资料显示,全省102个国有林场大多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共有国有林场110个,分布在39个县(市、区),总面积9574.93万亩(有林地面积682.26万亩),约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8.8%,林地面积占全省林地面积的48.53%。60多年来,全省国有林场已成为森林资源丰富、森林景观优美、生物多样性富集、生态功能完善的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青海省国有林场有一半以上分布在长江、黄河、澜沧江的“三江源头”及江河两岸,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了大量优质水源。粗略估算,国有林场每年涵养水源8000多万立方米,森林植被碳储量占全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的70%以上,森林植被碳储量达到3000多万吨,每年释放氧气2000多万吨。

有专家提出,对国有林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已刻不容缓。麦秀林场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对今后林区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此外,生物多样性调查数据也将为我国国际生态话语权、生态文明成果提供强大支撑。

“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示范省,国有林场依然是中坚力量。”仁青多杰说,麦秀林场开展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基础数据详实、标本精致、图片丰富。基于调查结论,麦秀林区野生动植物资源将得到更加有效的恢复和增长,全场职工也对今后的生态保护信心更足了。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