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园区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
“虹吸效应”引来大项目集聚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李 杰
山东青岛港船舶往来。 (资料图片)
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视频指导企业办理营业执照。
(资料图片)

充分发挥自贸区、国家级新区、保税港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区叠加和港口优势,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积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行政审批方式、提供全周期服务,吸引众多项目落地,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显现,不仅有力推动了青岛片区产业结构升级,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总投资51.5亿元的10个新基建项目落户,山东省港口集团贸易、产城融合、装备制造、海外发展四大板块总部项目签约,青岛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双增长”……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相对疲软状态下,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释放出强大“虹吸效应”和发展动力。

试点突破,吸引项目集聚

“十几分钟就拿到了营业许可,告知承诺制、优化审批服务新举措为我们开展出版物零售业务节约了时间。”青岛乐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人宋文杰告诉记者,现在,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的企业营业执照审批时限由法定20个工作日减至1个工作日,速度之快让她感到意外。

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是山东自贸区面积最大、试点最多的片区,全域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覆盖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开放发展重要功能区域,是国家开放战略叠加的试验田。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该片区积极推进106项试点任务,在营商环境、投资领域、贸易转型、金融开放、创新驱动、海洋经济、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7个方面进行全面试点改革。

“我们对11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审批窗口全部实行‘受理、审核、出证’一站式服务,583项无差别综合受理事项及117项即办窗口受理事项实现100%网办,99.4%的驻厅审批事项支持外网申报,整体办理时限比法定时限提速98%,实现了极速‘秒批’。”青岛西海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胡英表示。行政审批改革带动企业快速落地,从去年8月获批至今,青岛片区新增注册市场主体2494家,其中外资企业80家。

作为以海洋经济发展为特色的自贸片区,海洋领域试点推进带动了产业集群的扩大与发展。

“我们最多时一年需要几千个样本,清单式备案审批制大大缩短了样本的通关时间,为我们的基因研究带来了便利。”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姗姗表示。

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是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基因库,是海洋生物基因研究的重要实施单位。项目前期,海洋生物样本从香港通关转运至深圳,再由母公司发至青岛。随着青岛业务的激增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多,样本通关的周转时间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研究进程。为此,青岛片区积极推进优化海洋种质及其生物制品进口许可程序试点,将“进关一次,审批一次”变为“一次办理、全年许可”的全年清单式生物样本备案审批制。

通关关口的打通和流程的不断优化让生物样本得以快速输入,由青岛华大基因研究院参与发起的全球首个“万种鱼基因组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带动清原生物技术研究院、锐翌生物等6个过亿元生命健康项目落地。

同时,港口成为青岛对外开放的最大优势。集中开展境内外货物中转、集拼和国际配送,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保税燃油混兑调和等试点任务的推进极大推动了青岛港的转型。

今年2月,全国首个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试点的落地推动了英国BP原油混调贸易项目签约。据了解,该试点今年将为港口新增外贸进出口额9亿元,带动油品贸易、物流、金融、航运等相关产业发展。针对船用油需求进行的保税燃油混兑调和业务,将进一步吸引船舶的停靠中转,推动青岛港向国际枢纽港、贸易港转型。

“青岛片区要充分发挥四区叠加和港口优势,依托制度创新,发展海洋经济、港口贸易、现代金融等青岛特色产业,创造更多的‘青岛经验’,让自贸区真正服务于国家战略。”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型成说。

目前,青岛片区106项试点任务已全面展开,其中,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等24项全国领先试点工作落地,50项正在突破。“力争年内完成全部试点的70%。”青岛西海岸新区副区长,青岛前湾保税港区(青岛自贸片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隋斌表示。

全周期服务,打造产业集群

总投资6000万欧元的德国库尔新材料车体项目是自贸区的重点德资项目,致力于以碳纤维和玻纤维为基材的新材料车体的生产,受自贸区青岛中德“国际客厅”营商环境吸引,于今年2月落户,将于6月投产。

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是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德“国际客厅”、中日“国际客厅”位于其中,成为自贸区对外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推进自贸区试点任务落地和项目建设,该园区专门成立了自贸区推进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政策讲堂、电视广播、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政策宣讲。

“目前已组织6家金融机构为15家园区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初步完成史慕斯汽配、蓝科途膜、海之晨等企业的4.37亿元融资需求。”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吕占志说。

“要素跟着项目走”“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班子、一个专员、一跟到底”,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的优良营商环境和全流程服务举措获得项目方肯定。不久前,总投资51.5亿元的10个新基建项目落户,其中,由美国莱为特集团等3家企业投资的国际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将引进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与此前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项目形成强强汇聚,打造具有国际前沿标准、中国江北最大的半导体、机器人产业集群。

据介绍,自2019年8月自贸区批复至今,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新增注册企业334家,远超挂牌前每年不到百家的注册数量,自贸平台集聚效应显现。

平台赋能,助推高质量发展

面对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新基建成为对冲经济下滑的重要选择。4月13日,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与海尔数字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在片区内共建卡奥斯COSMOPlat平台企业公共服务基地,为入驻青岛片区COSMOPlat平台的企业提供定制、销售、研发、采购、生产、物流、产融等全流程多方面支持服务。

此次平台共建将青岛片区的政策、创新和服务优势与海尔卡奥斯的平台优势强强联合,共同搭建协同发展生态圈,将有力推动青岛片区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片区外,自贸区溢出效应不断扩大。分布于西海岸新区各个核心地段的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工商中心、科创中心“六大中心”,成为“双招双引”、产业聚集的新平台,实现大量企业集聚,吸引了280家企业和机构入驻,其中,国际贸易中心聚集外贸企业60余家,贸易额今年预计可达5亿美元。

在自贸区东北部,自贸区青岛片区重要配套区青岛桥头堡国际商务区正在加紧推进。首开项目国际创新中心已完成2万立方米基坑开挖,总投资600亿元的融创城市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注册,一座“千亿之城”正在崛起。

点上突破、面上推进,围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业五大产业,自贸区正通过网上“双招双引会客厅”加快精准招商,并通过运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加快“审批—监管—执法”一体化社会信用平台的搭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放开前端审批环节,推动项目企业落地。

“争取今年底新增市场主体1.5万家,到2022年,青岛片区企业主体不低于3万家。”隋斌表示。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