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年心事当拏云
□ 祝 伟

生活的真谛、成功的路径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每个人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而每一次拼尽全力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只要不抱怨、不放弃,坚守梦想、努力拼搏,终能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转眼间,又迎来高校的毕业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关于前途方向的选择,是年轻人常常谈论的话题。近来,一位大四毕业生的信在网上引发许多争议。在这封信中,他吐槽自己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人生没有诗和远方,只有眼前的苟且,甚至认为这代人没有资格谈梦想。

与父辈们相比,今天的年轻人有着更好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但时代的变革同时也为他们准备了新形式的磨练,他们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就业、住房、婚恋等现实压力来源也更为多元。拼搏还是拼爹?干好还是嫁好?这些纷乱的声音,让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显得有些无所适从,甚至为此反复争辩、激烈挣扎。

尽管社会学研究很早就发现,一个人的成功一定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资本和社会支持网络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与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但是,普通人通过个人努力向上流动的通道从未关闭。那些劝诱年轻人缴械投降,或者躺在父辈功劳簿上坐吃山空的想法,更像是一个个放弃努力的借口。这样的声音不仅没有帮助他们舒缓初入社会的焦虑,反而进一步放大了焦虑。

一些人看到别人早早实现财务自由,或者在职业、兴趣等方面实现了人生理想,就会觉得自己也挺努力,却没有成功,到底是为什么呢?有的人还会偏颇地认为,那些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有背景或者运气好,却没有看到成功的人为了自己的职业或爱好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付出了超出想象的努力。

几年前,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笔者也曾经在不同选择之间踟蹰犹疑,感慨生活就像一台不断加速的跑步机,但用力跑了半天,却不知道目的地在何方。毕业多年之后,周围事业有成的同学、朋友越来越多。他们之中,有的人创业成功,做了“富二代”的爹;有的人辞掉稳定的工作,重新回到未名湖畔拾起学术理想;还有的从基层选调生做起,如今已经在边陲小城主政一方。

每次看到老同学如今一个个都闪耀着各种光芒,尽管内心也有几分失落,但也会记得,他们中有的为了争取风险投资常常加班到深夜,有的中断了工作远渡重洋去求学,还有的在最好的年纪带着妻子孩子,扎根贫困山区,苦了自己,富了乡亲……他们敢于梦想,愿意奋斗,人生从此与众不同。

与这些身边的例子类似,“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的俞敏洪,曾经激励了一代青年学子。为了能够走出农村,见识广阔的世界,他连续3年参加高考,从最初英语只能考33分,到最终奇迹般地走入中国最高学府。可是,他突然发现自己普通话不会说、英文说不好,又没有突出的文艺特长,这位本村的插秧冠军、有着断续代课经历的年轻人立即被打回原形。

俞敏洪失落过、彷徨过,但从未放弃过,还揣摩出一套“揉面定律”。“人刚开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也没有任何痛苦,就像一堆面粉,手一拍,它就散了。可是你给面加点水,不断揉搓它,它就有可能成为你需要的形状——虽然它还是面,却不会轻而易举地折断。你不断被社会各种各样的苦难所搓揉,揉到最后,结果是你变得越来越有韧性。”他最终成为人生赢家。

这些故事都在佐证,生活的真谛、成功的路径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每个人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而每一次拼尽全力的付出都不会被辜负。

“,谁念幽寒坐呜呃”,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是我们最大的背景。只要不抱怨、不放弃,坚守梦想、努力拼搏,终能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